本文作者:访客

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到中国 国之瑰宝重归故里

访客 2025-05-18 17:00:11 13831
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到中国 国之瑰宝重归故里摘要: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成功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这批国之瑰宝流失海外79年后终于回归...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成功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这批国之瑰宝流失海外79年后终于回归。交接工作完成后,国家文物局正式接收了这两卷珍贵的文物。

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到中国 国之瑰宝重归故里

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对研究中国古文字、古文献以及学术史、思想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北京大学李零教授长达45年的研究,现已明确子弹库帛书分三卷,第一卷为“四时令”,第二卷为“五行令”,第三卷为“攻守占”。第一卷相对完整,而第二、三卷则为大小不一的残片。专家指出,迄今为止集中出土的帛书只有两次,一次是马王堆帛书,另一次就是子弹库帛书。这些帛书的内容多与古代术数有关。

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到中国 国之瑰宝重归故里

本次回归的“五行令”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月名图”和写在“月名图”下面的文字。内容涉及按五行划分的四时十二月宜忌。李零教授介绍,中国古代的五行时令把一年分为五段,每段七十二天,按五行分出三十个节气。五行令与四时令曾在先秦两汉时期并行,之后逐渐被遗忘。

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到中国 国之瑰宝重归故里

“攻守占”同样为残片,墨书字体略大,文字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排列,转圈抄写在丝绸四面,上有若干标注干支的红折角。内容涉及战争军事中攻城、守城的方向宜忌和日辰宜忌。例如,东方部分记述如有一颗流星划过天空,一定要入城,从东方入城后要居中央以对付四方诸侯;南方部分则记述守城之日从乙酉到己卯。

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到中国 国之瑰宝重归故里

尚未回归的第一卷“四时令”相对完整,写在一件长47、宽38.7厘米的丝绸上,分为甲乙丙三篇,三篇文字相互颠倒,转圈书写转圈阅读。这种布局体现了阴阳交错、四时流转这一古老的哲学思想。内容上,甲篇讲岁;乙篇讲四时,论及寒气热气定阴阳,伏羲女娲孕育四子执掌四时,以及宇宙毁灭重建后的神话故事。外圈的丙篇讲每个月做事的宜忌,彩绘十二月神图和居于四角的擎天神木与文字紧密排布。

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到中国 国之瑰宝重归故里

子弹库帛书最初于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一带的一座战国楚墓中被盗掘出土。被盗掘出土后几经辗转,连同竹笈残件一起,于1946年流失美国。1973年,这座楚墓重新考古发掘,又出土了极为珍贵的“人物御龙帛画”。这幅帛画是目前仅有的两幅战国帛画之一,进一步说明了子弹库帛书的无与伦比的价值。流失海外后,只有商承祚后人捐赠的一枚帛书残片留在国内,于1997年入藏湖南博物院。

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到中国 国之瑰宝重归故里

子弹库帛书第二卷和第三卷已回归祖国怀抱,而第一卷的追索工作仍在进行中。由于在美国的流转经历复杂,增加了追索难度。1946年,美国人柯强将帛书带至美国,随后分开借存和处置。1987年赛克勒医生去世后,第一卷最终归赛克勒基金会持有,而第二、三卷则为现在的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持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