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旁边为何生态告急? 高山草甸之殇

访客 2025-07-10 17:00:26 1526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旁边为何生态告急? 高山草甸之殇摘要: 距离北京市中心一百多公里外,一片高山草甸正披上崭新的绿装。然而往山坡上望去,游客们低头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分散在草甸各处,手持塑料袋和剪刀、铲子等各种工具,专注地搜寻一种普通的...

距离北京市中心一百多公里外,一片高山草甸正披上崭新的绿装。然而往山坡上望去,游客们低头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分散在草甸各处,手持塑料袋和剪刀、铲子等各种工具,专注地搜寻一种普通的植物——野韭菜。每当发现一簇野韭菜,一些游客便迫不及待地用手或铲子将其挖出。有人甚至带着锅碗和饺子皮,当场用现采的野韭菜包起了饺子。经过多轮采摘后,草地剩下的野韭菜大多只有瘦小的幼苗。土壤被翻得支离破碎,野花野草倒伏一地,草甸逐渐斑驳裸露。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旁边为何生态告急? 高山草甸之殇

这个地方叫做北灵山,以高山草甸、白桦林、野花等自然景观而闻名,是户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北灵山还有一个名字叫“韭菜山”,每年的五六月,山上的“野韭菜”进入生长旺盛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采摘。近年来还出现不少以割韭菜为卖点的户外徒步团。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旁边为何生态告急? 高山草甸之殇

在这场“挖野菜”的狂欢背后,北灵山的生态环境正面临被破坏的隐患。数千人涌入北灵山,对所谓的野韭菜进行无节制采摘,已导致当地部分高山草甸植被稀疏、土壤裸露,生态遭到破坏。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旁边为何生态告急? 高山草甸之殇

北灵山被大规模采摘的所谓“野韭菜”既不是野生的韭菜(Allium tuberosum),也不是野韭(A. ramosum),而是山韭(A. senescens)。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山韭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和河南等地,生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向阳山坡、草原或草甸上。北京周边地区的高山草甸上,山韭常成片分布。山韭为多年生草本,其地下鳞茎在每年3-4月开始萌发新叶,5-6月叶片达到生长高峰,7-9月进入花果期,届时山上是一片紫色的花海。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旁边为何生态告急? 高山草甸之殇

韭菜的再生能力非常强,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吸收养分和水分储存在膨大的鳞茎中。即使地上部分被割掉,鳞茎仍然能够为韭菜的再生提供营养。大鳞茎基部还可以分蘖出许多小鳞茎,在适宜的环境下会形成新的分蘖。韭菜叶片上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快速分裂的特征,使得韭菜能够迅速生长。然而,频繁收割会导致鳞茎营养供应不足,植株逐渐细弱。收割时需要合理安排频率,留茬2-3厘米,避免割伤鳞茎和根部,影响叶子的抽出。一般经过3-6年的连续收割后,植株活力会明显下降,此时就需要栽植更新一波新韭菜了。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旁边为何生态告急? 高山草甸之殇

相比之下,北灵山高山草甸上的山韭生存环境恶劣,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少的干扰才能正常生长。夏季本是北灵山山韭的生长旺盛期,如今却变成它们的“渡劫期”。户外徒步爱好者蜂拥而来,“人比韭菜多”,不少山韭刚冒出尖儿就被割走,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在这种无节制采挖下,“越割越长”只会成为不文明采摘者自欺欺人的说辞。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旁边为何生态告急? 高山草甸之殇

虽然山韭并不是国家级保护植物,但从法律角度来说,挖走了不至于触犯法律,但这种行为给当地的高山草甸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隐患。北灵山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与河北涿鹿县、怀来县交界处,海拔约1900米,1700米以上区域的植被类型便是高山草甸。由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气压低、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烈、风大等气候特征,高山草甸的植物生长周期短,生长缓慢,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这里的植被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得以形成,构成抵御风寒、保持水土的生态屏障,并具有重要的固碳和水源涵养功能。高山草甸的野生植物本就生长不易,还因人类挖韭菜被连带踩踏,一些美丽的野生植物如大花杓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可能因此被误伤。原生植物的锐减会使得本就脆弱的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下降,进而出现草甸退化的现象。一般植物又难以适应高山草甸恶劣的环境条件,因此植被恢复甚是不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