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致18人身亡铁路段再发事故 悲剧循环何时休

已致18人身亡铁路段再发事故 悲剧循环何时休!湖南张家界永定区的铁轨上,悲剧再次上演。5月12日,一名六旬老人在焦柳铁路一处铁路桥上被火车撞击身亡。而就在4月6日,15岁的残障留守女孩宋玉莹也在该线路宋家湾村段殒命车轮之下。据调查,此前该路段已有至少17人丧生,令人震惊。
面对频发的人员伤亡事故,铁路部门并非毫无作为。他们加装了警示牌、加强鸣笛、修建涵洞并开展宣传,但这些措施并未有效遏制悲剧的发生。广铁集团承诺修建防护栅栏工程,从2月踏勘到6月拟施工,四个月筹备期内,又发生了新的悲剧。
这场持续四十余年的死亡循环背后,存在三组矛盾。首先是历史欠账与当下责任的错位。焦柳铁路作为“三线建设”遗产,其原始设计埋下了隐患。宋家湾村铁轨穿腹而过,有多个弯道和隧道构成视觉死角,安全保护区红线内民宅密集,最近处院门距铁轨仅0.8米。尽管如此,历史欠账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禾家村段因高铁建设顺带完成封闭后事故归零,证明技术解决方案早已存在。
其次是经济账与生命账的颠倒。广铁集团承认焦柳线长期亏损,一座天桥造价百万。然而,生命无价,每次事故不仅导致家庭破碎,铁路部门也要承担赔偿、列车延误、司法调查等隐性成本。
最后是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背离。从技术踏勘到施工准备,铁路部门看似严守流程,却陷入冗长的“调研-规划-再调研”循环。“预计6月施工”的公文遇上第18条人命,说明即使工程规划不能提速,也应加快推出应急举措,最大限度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首先,摒弃“等批文”“凑预算”的思维,立即启动应急工程,优先采用装配式护栏等快速施工方案。当地政府也应主动对接省级财政,将防护工程纳入专项资金。此外,铁路部门还需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在封闭工程中同步规划便民通道,对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让安全防护网兼具人文温度。
多起铁轨上的悲剧提醒我们,安全不是施舍而是权利,防护不是恩赐而是债务。任何基础设施的安全底线都不应成为民生诉求的天花板。唯有将“以人为本”镌刻在铁轨与民居之间,才能真正实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