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假期出游当心这些网红项目 安全第一别大意

访客 2025-04-30 13:26:44 12575
假期出游当心这些网红项目 安全第一别大意摘要: 假期出游当心这些网红项目!五一假期带孩子参加游乐项目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最受小朋友喜爱的网红项目中,蹦床、各类滑梯、海洋球类项目较容易发生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假期人多,家长要...

假期出游当心这些网红项目!五一假期带孩子参加游乐项目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最受小朋友喜爱的网红项目中,蹦床、各类滑梯、海洋球类项目较容易发生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假期人多,家长要谨慎选择游乐项目,及时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确保安全。

假期出游当心这些网红项目 安全第一别大意

在朝阳区某室内儿童乐园蹦床区发生过一起意外事件。5岁半的女孩优优正抱着毛绒玩偶站在一张面积不大的蹦床上看其他小朋友玩耍。此时,7岁男孩小喆从旁边步梯的三层台阶上直接跳到了蹦床上,导致优优于失去平衡摔倒骨折。事发时,现场监控视频中未见工作人员,小喆跳落的台阶侧面贴有“禁止高处跳下”的提醒。

朝阳法院审理认为,由于小喆系未成年人,其家长徐女士应尽到监护职责。然而在小喆玩耍时,徐女士却未在场制止小喆的不当行为,造成优优受伤,应当由徐女士承担侵权责任。此外,儿童乐园的经营者在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方面也存在一定缺失,应在过错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最终,法院判决认定优优发生的合理损失为4346元,由小喆家长徐女士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若徐女士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义务,儿童乐园在未赔偿金额的50%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蹦床是一项风险较高的运动,其弹性会使儿童的跳跃产生更大的冲撞力。一旦失去平衡,不仅自己容易受伤,还可能撞伤他人。多个小朋友在一张蹦床上一起玩,较容易发生“撞车事故”。相较于体重较重、年龄较大的孩子,体重轻、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受伤。建议6周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要玩蹦床类游戏。孩子玩蹦床时,家长应全程看护,一张蹦床尽量只有一个孩子玩耍,避免年龄、体重悬殊的孩子同玩,且不要让孩子跨蹦床跳跃,做翻跟头、空中旋转等危险动作。

在北京某公园的儿童游乐项目中,7岁的小邰在玩攀岩环形滑梯时,没有按照正常方式滑到底部,而是中途翻越而下,结果重重摔倒在地,导致肱骨踝上骨折。法院审理认为,小邰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危险行为导致受伤,监护人没有尽到管护、照看的义务,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公园虽张贴了安全须知,但未配备巡视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也需承担相应责任。最终,法院判定公园承担30%的责任,赔偿6万余元,小邰自行承担70%的责任。

监护人在陪同孩子玩耍时,一定要对孩子的危险动作及时制止,尽量让孩子远离滑道过宽且速度过快的滑梯。

北京一3岁男童壮壮因跳入海洋球池致右腿骨折,构成十级伤残。事发当天,壮壮在母亲的陪伴下在某儿童乐园游玩。据工作人员回忆,壮壮是从海洋球区30厘米高的台阶往下跳时受伤的。现场监控录像显示,壮壮曾多次从台阶往下跳,当时其母亲正在十几米外的点餐区点餐。

法院审理认为,壮壮在儿童乐园海洋球区域玩耍时,无工作人员在场进行秩序维护或安全提示。事发时监控所及的儿童乐园范围内,未见相应安全提示或警示标志,因此儿童乐园未完全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对壮壮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事发时,监护人未陪伴在壮壮身边并对他的行为加以制止,也应负一定责任。在这起案件中,儿童乐园的责任更大,被法院判决承担70%的责任,壮壮自行承担30%的责任。

在小朋友玩海洋球时,尤其是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的儿童,家长要在旁看护,及时制止孩子做出从高处跳下、翻越围栏等危险动作。鉴于海洋球彻底消杀难度较大,家长可给孩子穿上合适的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暴露。

一些游乐场所要求家长陪同。例如,朝阳区姚家园路一家连锁儿童乐园规定,所有未满18周岁的儿童都需要家长陪同在侧,而且陪同家长也要买票。朝阳大悦城内的一家儿童运动空间推荐5至18周岁的孩子游玩体验,未满16周岁建议家长陪同。一些游乐场也会要求家长签署《安全承诺书》,包含免责条款,但这种格式条款往往被认为是“霸王条款”,伤害发生后,经营者并不能因此免责,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过错责任具体分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