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0亿,北京银行逆势交卷,全球排名再升两位

在利率市场化深化、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行业背景下,北京银行2025年上半年仍交出了一份“稳中提质”的成绩单。
8月29日,北京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4.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53%;贷款总额2.39万亿元,增长8.18%;存款总额2.65万亿元,增长8.39%。盈利能力保持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36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150.53亿元,同比增长1.12%,经营质效持续居于上市银行前列。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贷款率1.3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5.74%,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品牌价值亦实现新突破,按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中位列第49位,较上年提升2位。
价值创造:业绩稳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北京银行2025年上半年在面对复杂经济环境的背景下,依然实现了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的稳健增长与持续优化。
该行紧紧围绕“123456”战略,积极推进零售转型,零售数字化经营不断释放新价值,推动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
在财务表现方面,盈利能力保持稳定,零售营业收入实现110.8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8.95%,显示出良好的盈利韧性。负债成本控制成效显著,本外币储蓄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26个基点。
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截至6月底,零售资金量(AUM)突破1.3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85亿元,增幅7.28%;储蓄存款达7,933.81亿元,较年初增长7.38%,累计日均储蓄增幅11.33%。个人贷款余额达7,160.91亿元,较年初增加134.76亿元,规模持续位列城商行首位。
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零售客户总数增至3,149.57万户,较年初增加77.81万户;贵宾客户突破120万户,增长8.47%,私行客户数达1.99万户,本期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1,877.11万户,月活跃客户数达744.74万户,继续保持城商行领先地位。
资产质量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全流程数字化风控、多元不良处置及“控新增、降存量”一体化推进,增强了风险抵补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关注贷款率降至1.50%,逾期贷款率降至1.53%。同时,风险管理机制持续深化,通过开展“风险管理攻坚年”,推行“一日审”机制、专职审批人制度和“啄木鸟行动”,升级“冒烟指数”至4.0版本,设立长三角审批中心,并严格执行“一户一策”策略,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与精准性。
高质量经营:深耕“五篇大文章”,服务国家战略
北京银行的业绩增长,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新动能强劲、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北京银行胸怀“国之大者”。精准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时代脉搏”,将国家战略与自身资源禀赋相结合,通过清晰的战略布局和坚定的执行力,实现了服务实体经济与自身发展的同频共振。
上半年,北京银行围绕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依托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核心路径,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金融方面,推出“科创e贷”“e投贷”“研发贷”等多款线上贷款产品,支持初创期和获股权融资的科技企业;落地中关村首笔“科技研发贷”,发行北京市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完成全国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上线“科创雷达”评价体系。科技及专精特新特色支行分别新增18家和16家。截至6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4346.08亿元,较年初增长19.31%。
在绿色金融领域,创新推出多款环境绩效挂钩融资产品,包括全国首笔电子信息行业ESG双挂钩贷款、海洋碳汇质押贷款、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及转型金融挂钩贷款,建立“降碳贷”及碳评级定价机制,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2562.95亿元,增速21.84%。
普惠金融方面,制定《北京银行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25-2029)》,升级“统e融”融资平台,完善线上续贷及风控体系。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16.03亿元,较年初增长17.27%。
养老金融方面,打造“京行悠养”品牌,扩充个人养老金产品,推出指数基金Y份额和分龄配置组合,优化投保流程,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个人养老金账户数达186万户,居城商行及北京地区前列。
数字金融方面,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数字人民币购买地方政府债、承销债券及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应用,落地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技并购贷,优化企业钱包服务,深度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数币红包活动。
特色化战略:“五大特色银行”构筑护城河
在金融业深刻变革的时代浪潮中,银行业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加剧、利润空间收窄、数字化转型加速等多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北京银行以其特色化经营,成功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2025年上半年,以打造“五大特色银行”为核心战略,北京银行系统构建起覆盖儿童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金融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持续巩固市场竞争优势。
在儿童金融服务领域,该行着力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构建覆盖金融与非金融场景的儿童成长生态。上半年,依托“京苗俱乐部”举办非遗、公益、财商等主题活动超3万场,并通过冠名央视少儿节目、联合外研社举办外语大赛等方式强化品牌影响力,全网累计触达超6亿人次。此外,该行深度联动妇联资源,在全国多地签署共建儿童友好城市战略协议,进一步拓展儿童金融服务生态。
围绕“伴您一生的银行”战略定位,该行构建了从儿童金融、创业金融到养老金融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第三代社保卡累计发卡94.2万张,2025年新增发卡量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服务新市民群体成效显著,提供创业信贷支持超270亿元,购房信贷服务超470亿元,消费信贷支持超580亿元。同时,通过对公客户分层及“基石计划”“扬帆计划”等专项计划,为企业提供“陪伴式”全周期服务。
在服务“专精特新”方面,该行推出“领航e贷”子产品“领航AI贷”等创新产品,通过AI驱动优化融资体验,并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联合媒体推出《专精特新研究院》节目,搭建企业服务生态平台。上半年,北京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2.6万家,覆盖率持续提升。
为响应国家人才战略,该行打造“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构建“人-家-企”一体化服务体系,深化“银-政-企-校”协同联动,升级“海星”人才服务方案。报告期内,“英才卡”发卡量突破2.4万张,“英才贷”累计放款近16亿元。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该行确立“All in AI”战略共识,构建“1213”人工智能技术架构,研发金融垂类模型,打造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并与华为、百度等企业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从基础设施到业务场景的全栈智能化升级。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北京银行以稳健增长的业绩和持续优化的结构,展现出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战略韧性与经营智慧。上半年,该行在规模、效益、质量协同发展中取得了扎实成效,零售转型与数字化建设释放新动能,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显著提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市场信心逐步回暖,北京银行有望凭借清晰的战略布局、扎实的客户基础和不断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实现更稳健、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十五五”新周期打开更具想象空间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