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雨天穿洞洞鞋感染丹毒 警惕暴雨季细菌侵袭

近日,河南郑州一名30多岁的王先生因穿着洞洞鞋在雨天蹚水,不久后出现小腿红肿、发热、剧烈疼痛,并持续高烧达38-39℃,最终被确诊为丹毒感染。医生提醒,如果脚上有伤口或本身有脚气等皮肤问题,在雨水混杂污物的环境中蹚水,很容易导致细菌感染。特别是在暴雨季节,建议尽量避免穿露趾鞋外出,一旦蹚水后一定要及时清洗并消毒伤口。
这起案例揭示了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在暴雨频发的季节,丹毒的发病风险也随之上升。
丹毒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常发生在下肢、面部等部位,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全身发热等症状。它并不是一种“毒”,而是一种细菌性感染,通常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该病进展较快,严重时甚至可引发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
以下几类情况和人群感染丹毒的风险更高:皮肤存在破损或伤口的人;患有脚气、湿疹等皮肤病的人;糖尿病患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暴雨季节易蹚水的人群。雨天积水中含有各种细菌、污物和垃圾,一旦脚部接触后不及时清洁处理,就有可能造成感染。
感染丹毒后,通常会在感染部位出现局部皮肤突发性红肿,边界清晰,有灼热感;红肿区皮肤发亮、紧绷、按压疼痛明显;伴有高热、畏寒、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时伴随淋巴结肿大或红线沿着淋巴扩散;严重时,红肿范围迅速扩大,可能发展成蜂窝织炎或败血症。如有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预防丹毒的方法包括:雨天出行尽量不蹚水,如果不得不外出,务必穿防水、防滑的鞋靴,避免脚部直接接触积水;有伤口要及时处理,外出回来后应及时用清水和消毒液清洗脚部,尤其注意脚趾缝和指甲缝,发现伤口应进行碘伏消毒并贴上创可贴;管理好脚气等皮肤问题,积极治疗以避免角质层破损成为细菌入口;保持脚部干燥和清洁,每天洗脚后彻底擦干水分,特别是趾缝间,防止细菌滋生;提高免疫力,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也有助于预防细菌感染。
“洞洞鞋+雨水”这个看似寻常的组合,让王先生付出了不小的健康代价。丹毒虽然不是“大病”,但发展迅速、痛苦明显,甚至危及生命。暴雨天出门、脚部受伤、穿露脚鞋,这些都可能为细菌打开大门。夏季是丹毒高发期,尤其在湿热环境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脚部。别等到腿红、腿肿、发高烧时才后悔莫及。健康,从脚下的小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