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新规要求摇一摇广告可关闭 用户自主选择更明确

访客 2025-07-25 17:00:48 8773
新规要求摇一摇广告可关闭 用户自主选择更明确摘要: 被消费者长期诟病的“摇一摇”跳转广告终于迎来更明确的行业规范。7月22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摇一摇广告触发行为安全要求》,旨在确保用户能够...

被消费者长期诟病的“摇一摇”跳转广告终于迎来更明确的行业规范。7月22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摇一摇广告触发行为安全要求》,旨在确保用户能够自主选择是否触发此类广告,避免误导和强制跳转。

新规要求摇一摇广告可关闭 用户自主选择更明确

该指南明确了透明性、自主性和个人信息保护三项基本原则,并详细规定了App运营者与第三方广告SDK的责任分工。例如,第三方广告SDK不得设定过于敏感的触发参数,而App则需要提供醒目的“一键关闭”通道。

新规要求摇一摇广告可关闭 用户自主选择更明确

尽管作为技术性文件,《实践指南》不具强制效力,但可以作为监管、执法和评估的重要参考。关于“摇一摇”广告的消费者投诉已持续多年。早在2024年1月,中消协发布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时就指出,在2023年“双11”期间,“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现象引发诸多热议。许多用户反映走路时打开App都能跳转到第三方软件,甚至有时专门打开都没有这么快,而且很难关闭。

根据《实践指南》的解释,“摇一摇广告”是一种通过调用手机中的加速度、重力、陀螺仪等传感器实现的广告触发形式,通常出现在App开屏首页。当用户的晃动动作达到设定阈值时,便会自动跳转至广告页面。

过去几年,监管部门多次关注“摇一摇”广告的跳转乱象。2022年,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在工信部指导下发布了《App用户权益保障测评规范》,要求App信息窗口不能欺骗性跳转,并具体设定了“摇一摇”广告的触发门槛:加速度不小于15m/s²,转动角度不小于35°,操作时间不少于3秒。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再次强调“不得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尽管有这些规范,“摇一摇”广告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第三方聚合广告SDK平台指导App开发者动态调整参数以躲避监管。最近这种灰色策略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并进行了约谈。

多位业内技术人士表示,“摇一摇”广告展示大部分由第三方广告SDK控制。本次正式发布的《实践指南》在责任划分上更加清晰,明确区分了第三方广告SDK和App运营者的责任。《实践指南》要求第三方广告SDK必须设置清晰的“摇动”图标和指引,并确保广告的触发灵敏度不会因用户非自主意图的操作(如行走、乘车、拿起或放下设备)而产生误触跳转,触发阈值与此前规定一致。同时,App运营者在接入第三方广告前也需对相关参数进行检测,防止未经用户同意的参数更新。

从原则层面,《实践指南》还提出了对App运营者和第三方广告SDK的三项基本要求:透明性、自主性和个人信息保护。透明性意味着必须向用户披露真实、有效、完整的信息;自主性要求设置便捷的广告功能关闭渠道和合理的触发阈值,保障用户自主选择是否触发广告跳转;而个人信息保护旨在防止信息泄露和信息滥用。

针对App运营者,《实践指南》提出多项安全要求。例如,App应在设置页面提供便捷的“摇一摇”广告功能关闭渠道,用户选择关闭后,App不再展示此类广告。此前,微博、豆瓣、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虎扑、喜马拉雅、百度、番茄小说等应用均曾被用户点名投诉。在部分地方消协的介入下,已经有部分平台提供永久关闭“摇一摇”广告的选项,通常位于“设置”-“隐私权限”中。

截至7月23日,测试显示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虎扑、喜马拉雅、番茄小说四款App已能在后台设置关闭“摇一摇广告”的选项,其余App以及市面上大多数应用暂未提供类似选项。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