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联科技收入、业绩双增,但年报质量和产品抽检一同翻车

近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绿联科技;证券代码:301606.SZ)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绿联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28.46%,实现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19.29%,业绩喜人。不过,我们研究发现,绿联科技披露的账龄、关联方往来款、关联交易存在众多矛盾或遗漏,2024年再次出现产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形。
上市首年收入业绩双增
绿联科技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充电类产品、传输类产品、音视频类产品、存储类产品、移动周边类产品等。绿联科技始终坚持原发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构建移动办公、居家生活、户外出行、车载空间等多种应用场景下的智能设备使用的生态闭环,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数码解决方案。
绿联科技2024年7月于创业板上市,已经披露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24年,绿联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28.46%,实现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19.29%,业绩喜人。
绿联科技表示,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积累,已经构建了一个全面且均衡的产品线和销售网络。公司产品种类丰富,客户群体覆盖境内外市场,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使得公司在3C消费电子领域的全球竞争力较为突出。公司在研发投入、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业务循环,确保了品牌和产品流量、销售势能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研发方面,2024年,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总额达30411.63万元,同比增长40.87%。绿联科技凭借卓越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2024年成功斩获德国红点设计奖10项、汉诺威工业设计(iF)奖2项,并荣膺日本好设计奖3项。
截至2024年末,绿联科技已累计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汉诺威工业(iF)设计奖、当代好设计大奖、中国红星奖等设计奖项60余项。
年报披露账龄明显错误,或遗漏关联交易
不过,绿联科技的年报似乎存在明显的信息披露错误。
例如,年报“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其他应收款情况”处显示,2024年末,绿联科技对其他应收款第四名对象的其他应收款91万元,其账龄在5年以上;但“按账龄披露”处显示,2024年末,公司账龄在5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总计仅59.19万元,明显低于前述金额。
再如,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6.3.3条,由上市公司关联自然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或者担任董事(不含同为双方的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除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上市公司的关联法人。而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管为其关联自然人。
高海军为绿联科技的独立董事、关联自然人,同时,高海军任伊立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曾用代码:002260.SZ,已退市;以下简称:伊立浦)董事。也就是说,伊立浦应当为绿联科技的关联方。
绿联科技的年报“在其他单位任职情况”处显示,高海军自伊立浦处领薪。也就是说,高海军自绿联科技的关联方处领薪。但绿联科技年报“公司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情况”处称,高海军没有自绿联科技的关联方处领薪。
又如,杨晓飞、王国政分别持有绿联科技的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志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泽科技)30%、10%的股权,绿联科技的招股书将该二人认定为关联方。张碧娟为绿联科技董事长张清森的妹妹,李庆珍为张碧娟的配偶,曾秋洋为绿联科技监事雷淑斌的配偶,张碧娟、李庆珍、曾秋洋三人为绿联科技董事、监事的近亲属,同样为绿联科技的关联方。
据绿联科技2024年7月披露的招股书,杨晓飞、王国政分别担任志泽科技总经理、副总经理,张碧娟、李庆珍、曾秋洋分别为绿联科技的高级售服主管、行政经理、高级外贸运营主管,为绿联科技的员工,非董监高。
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第8条,关联方交易包括接受和提供劳务。也就是说,绿联科技似乎应当将向杨晓飞、王国政、张碧娟、李庆珍、曾秋洋5人支付的薪酬作为关联交易列示,但其年报中并未披露相关信息。
年报与公告披露账龄又相互矛盾
除了年报似乎存在披露差错外,绿联科技披露的公告还存在众多矛盾之处。
例如,据绿联科技发布的《2024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2024年初,也就是2023年末,绿联科技的母公司对子公司香港绿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绿联)的应收股利为9403.6万元,2024年新增4333.7万元,收回4507.24万元,2024年末应收股利为9230.06万元。
也就是说,2024年末,绿联科技母公司对香港绿联的应收股利9230.06万元中,应当有4333.7万元账龄在1年以内,4896.36万元账龄在1-2年。
但绿联科技的年报称,2024年末,绿联科技母公司对香港绿联的应收股利9230.06万元账龄全部在1-2年。
再如,绿联科技发布的《2024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称,绿联科技母公司对子公司深圳市海盈智联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盈智联)、深圳市绿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进出口)因内部租赁产生的其他应收款为经营性往来。
但绿联科技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称,绿联科技母公司对海盈智联因房租、水电形成的其他应收款,以及对绿联进出口因租金、代垫费用形成的其他应收款均为非经营性往来。两份公告对于往来款的性质定义不同。
此外,绿联科技于2023年1月过会,2024年7月上市,其于2022年12月披露的招股书上会稿与2024年7月披露的招股书也存在差异。
例如,“寄存器高速转输设备”为绿联科技的研发项目。绿联科技2022年12月披露的招股书上会稿显示,该项目实施进度为“已完成”,且2021年、2022年上半年该项目均未发生研发费用。但绿联科技2024年7月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该项目于2023年还发生了研发费用24.9万元。
2024年再现产品抽检不合格
除了上述问题外,据深市监华处罚[2024]大浪12号行政处罚决定书,2024年1月,绿联科技因产品(商品)质量违法行为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监管局处罚。
公告显示,龙华监管局抽检绿联科技生产销售的USB-C智能充电器20W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绿联科技共生产抽检不合格的USB-C智能充电器20W50台,售出50台,产品货值1125元,违法所得311.46元。龙华监管局对绿联科技处以罚款3375元,没收违法所得311.46元。
事实上,此前,绿联科技曾多次发生产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形。
例如,2022年3月,绿联科技两款时尚创意风扇因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机械强度、结构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为不合格。其中一款因业务调整已经停产停售,另外一款在绿联科技整改完成后于2022年4月重新上架销售。
再如,2021年8月,绿联科技产品编号为CD21880368的USB充电器插销至边缘距离不符合要求,被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