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成绩单”差距拉大,“固收+”基金胜负手曝光:权益资产成关键

访客 2025-04-28 17:00:12 12975
“成绩单”差距拉大,“固收+”基金胜负手曝光:权益资产成关键摘要: 一季度内,随着“债牛”行情戛然而止且权益市场震荡走高,部分“固收+”产品通过在股票和可转债等权益资产上的精准布局取得了较好业绩。期间超过七成的“固收+”基金净值为正。不过,在可转债...

一季度内,随着“债牛”行情戛然而止且权益市场震荡走高,部分“固收+”产品通过在股票和可转债等权益资产上的精准布局取得了较好业绩。期间超过七成的“固收+”基金净值为正。

“成绩单”差距拉大,“固收+”基金胜负手曝光:权益资产成关键

不过,在可转债行情达到阶段性高位后,从一季度末至今已有走低趋势。有基金经理指出,转债资产承接的资金对波动的承受力可能不足,在转债资产发生较大波动时,可能成为反向力量。因此,一些基金经理在季报中强调了减仓逻辑,虽然不少转债品种的定价仍有吸引力,但这类标的的数量明显减少。

权益资产成为“固收+”基金胜负的关键。Wind分类下超过1600只“固收+”基金中,一季度内有1159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占比超过72%。其中,富国久利稳健配置以10.55%的业绩居首,工银聚享、华商丰利增强定开两只产品涨幅超过9%,还有多只产品涨幅超过6%。

从资产配置比例来看,涨幅居前的“固收+”基金多数重仓了权益类资产。如富国久利稳健配置将超过26%的基金资产投向股票,工银聚享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38%。此外,华夏永泓一年持有等业绩居前的产品也均超过了30%。但值得注意的是,盈亏同源,少数业绩告负的“固收+”基金同样重仓了股票资产,共有12只基金将超过50%比例的资产投向股票,这部分产品业绩参差不齐,首尾相差逾10%。

除了股票外,可转债作为权益资产也成为冲击业绩的工具。业绩弹性较大的基金多数重仓了可转债。例如,民生加银鑫享截至一季度末将96.77%的基金资产投向债基,但在前十大重仓债券中,除了各有一只同业存单和国债,其余八只均为可转债;国泰双利债券第六至第十重仓债券也均为可转债。

一季度内,中证转债指数曾在3月18日达到近十年来高位,部分转债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例如,中旗转债价格一度超过300元/张,年内累计上涨134%;中宠转2报收193.6元/张,年内涨超46%。

相关研报认为,年初以来市场明显上涨的原因包括纯债收益率维持低水平,促使资金溢出到转债市场。同时,转债资产主要对应的银行股和中小盘股年内涨幅明显。南方基金刘文良表示,配合低利率的市场环境,资金流入可转债市场,推升了可转债的整体估值水平。一季度权益市场春季行情中科技类、中小盘标的表现强劲,正股驱动下中小盘转债涌现出大量结构性投资机会。

中欧基金李波在一季报中解读认为,转债今年的Beta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债券端,纯债在当前利率环境下波动加大,导致夏普比率下降,使得固收资金较难单纯依靠纯债满足自身负债端需求。无论从收益增强还是风险分散的角度,转债都有很强的配置价值。股票端,小票+科技风格持续活跃,与转债底层股票风格契合。本质上是在AI大的产业趋势下,分享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推动的估值行情。因此,从股债两端来看,转债的底层需求或都有较强的支撑。

在达到阶段性高位后,已有基金经理选择对可转债落袋为安。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选择“边打边撤”,此前公募基金持有转债市值在2023年三季度创下新高,超过了3306亿元,而后随着市场整体缩容而处于下滑趋势,今年一季度环比上季末小幅再度下降1.87%至2822.82亿元。

个别基金经理明确表示对转债后市谨慎看好。安信基金张翼飞在一季报中表示,由于纯债收益率太低而转向转债资产的资金,其波动承受力或有不足,在转债资产发生较大波动的时候,可能成为反向力量。此外,中小盘股行情的可持续性能见度不高,且转债市场的估值保护阶段性有所打薄。基于上述认识,大幅减持了转债资产,并大幅收缩了配置的标的数量。

中邮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闫宜乘认为,可转债市场可能会继续保持一定波动性。一方面,随着市场情绪变化,可转债的价格波动可能会加剧。如果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可转债可能会跟随权益市场上涨;但如果市场情绪转向谨慎,可转债也会面临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可转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也会影响市场走势。如果有大量新的可转债发行,市场供给增加,可能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可转债供给下降的背景下,也有基金经理看好这一资产的后市。华富基金黄立冬认为,虽然短期受到市场风险偏好下行的压力以及转债估值高位的影响或有调整,但从全年维度看,随着到期转债的数量和规模显著增加,净供给的下降为可转债估值提供了较强支撑。需求端随着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下行后票息资产收益下降,可转债作为含权资产仍有望吸引增量资金入市,且纯债机会成本上行概率和空间不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