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当普通民众遭遇房产危机 购房梦碎引发反思

访客 2025-04-27 13:02:23 5664
当普通民众遭遇房产危机 购房梦碎引发反思摘要: 2021年后房价的持续下跌,让国人经历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资产缩水。有人刚买完房不到两年,同样的在售房源价格已经低了100万;也有人买在高点,不仅赶上了高房价还赶上了高利率,现...

2021年后房价的持续下跌,让国人经历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资产缩水。有人刚买完房不到两年,同样的在售房源价格已经低了100万;也有人买在高点,不仅赶上了高房价还赶上了高利率,现在不仅房价砍半,利息还多一倍。最惨的是那些在非核心区高杠杆购房的人群,有的甚至出现了房屋市值抵不过剩余贷款的倒挂现象。

当普通民众遭遇房产危机 购房梦碎引发反思

中国人一向重视置业,但这一次,他们栽在了曾被视为“财富增长引擎”的房地产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9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呈略降态势,同比涨幅持续回落。此前,全国房价连续上涨了76个月,长期且大幅增长的房价强化了老百姓对于“买房即增值”的认知。同时,互联网与新兴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在短时间内造就了一批“财富新贵”。由于投资渠道有限,房产成为普通家庭财富积累的主要方式。

当普通民众遭遇房产危机 购房梦碎引发反思

2019年,张萝以1.5万/平米的单价买下了一套70平的次等学区房,总价105万。结果第二年,那里的房价开始下滑。张萝心存侥幸,认为房价不会跌到1万。然而,又过一年,单价降至1万。张萝依然没有认清形势,认为她的房子再差也不会跌到50万。今年3月,她将房子挂牌55万,无人带看,整个小区近半年内都没有成交。这套房的贷款还剩44万,首付和利息全打水漂。

当普通民众遭遇房产危机 购房梦碎引发反思

这种情况在全国无数个“张萝”身上发生。一次本以为万无一失的投资决策失败,换来数十年的劳动成果作废。难以承受的失利者到社交网络上发出自己的故事,希望得到一些短暂的安慰。但这些聊以自慰的表象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矛盾,钱就是没了,当初买房的决策者会被指责,生活质量也会下降。

当普通民众遭遇房产危机 购房梦碎引发反思

关于房价下跌,理论层面有很多解读,比如“经济周期调整”、“系统性调整”等宏大词汇,但最终由普通个体承担了最为具体的后果。

当普通民众遭遇房产危机 购房梦碎引发反思

2019年张萝买房前有四个想法:一是攒钱,认为房子是保值的投资;二是用母亲的养老金买房,防止她乱花钱;三是每月3000块钱的房贷可以帮她存下钱;四是买学区房,觉得学区房不会贬值。所以,张萝买了东部某沿海城市一套一楼带院子的二流学区房。首付55万,贷款50万,其中首付中的50万来自母亲的养老金。

萧逸在2018年下半年购房,当时他想结婚,手头资金充足。他选中了一个位于广州老城区的新楼盘,总价640万,首付200万,贷款440万。因为年龄小、名下无资产,他的贷款利率被上浮到了6.45%左右,每月要还2.6万,其中2.15万是利息。在萧逸买房后的三年内,这个楼盘的单价还在上涨,但他后来发现新规房得房率更高,性价比远超他的“老规房”。于是,他迅速启动卖房计划,以同小区同户型最低价挂出房源信息,很快在去年10月成交,售价405万,总亏损接近400万。

Era在2022年4月与爱人结婚后,买下了北京丰台的一套顶楼老破小,总价315.5万。拥有新家的喜悦持续了一年多,但随着房价下滑,Era意识到这套小房子承载不了他们有娃后的复杂生活。今年2月,AI测算显示她的这套房子已经亏了115万。为了降低损失,Era疯狂提前还贷,但她现在并没有换房的魄力,担心房价继续下跌。

张萝在北京的房子虽然跌了,但她并不想卖,那是她的精神寄托。老家的房子终于在她“破釜沉舟”式的降价中迎来了买家,成交价45万,平了她的贷款。尽管如此,张萝并不后悔买这两套房,认为这是她当初认识不到位的必然结果。这些年她虽然一分钱没挣,但也吃了喝了,长大了,该有的都有了,没有为这两个房子亏待过自己。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