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真打算加速“向东看”吗 美国关税战促合作转向

欧盟真打算加速向东看吗?特朗普掀起的关税大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开始站出来反对。4月9日,欧盟通过了一项反制美国的决议,27个成员国以26:1的票数通过对美加征关税决议。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价值4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主要针对钢铁、铝材、摩托车等产品。这项报复性措施表面上是回应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企业的歧视性补贴,实际上反映了欧盟与美国之间深层次的矛盾。
自2018年特朗普对欧盟发起钢铝关税战以来,六年时间里,欧盟对美钢铁出口量较战前萎缩37%,导致欧洲钢铁行业超过2.8万个岗位消失。在这次欧盟内部会议上,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坚决反对这一决策。尽管在俄乌冲突中匈牙利积极协调,但其发言权有限,没有实际效果。匈牙利拒绝对俄能源制裁,工业体系高度依赖俄罗斯廉价能源。欧盟的制裁政策使其制造业成本飙升14%,通胀率长期维持在25%高位。因此,匈牙利担心如果欧盟发起对美国制裁,可能会再次遭受一系列打击。这也反映出欧盟内部存在分歧,难以形成应对美国贸易霸凌的合力。
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强硬立场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当美国商务部将中国电动车的关税税率推高至125%时,中国立即宣布对美大排量汽车征收104%的报复性关税。这种“以战止战”的策略迫使欧盟重新评估其传统依附性外交路线。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中国对美反制措施每年可为欧洲企业保留约180亿欧元的市场空间。欧盟在这次关税战中看到了机会,既然美国不顾及盟友情谊,欧盟也没有必要卖特朗普面子。
如今中国市场巨大,向东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2023年美欧贸易逆差扩大至2170亿美元,较上年激增23%。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欧洲需要建立战略自主权,不能永远做美国政策的应声虫。当欧盟宣布加征关税当天,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同步启动。双方在数字贸易、绿色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合作路线图逐渐清晰。荷兰ASML公司获得对华光刻机出口许可延期,德国大众宣布在华新增70亿欧元电动汽车投资,这些商业动向都在重塑跨大西洋贸易关系的传统格局。
美国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地缘经济对冲,欧盟则试图通过“全球门户计划”开辟第三条道路。2024年初,欧盟启动的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暴露出欧洲产业竞争力的深层焦虑。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警告,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都将导致欧洲车企损失至少300亿欧元的中国市场。当欧盟的关税大棒挥向华盛顿,与中国的合作成为最佳选择,而美国继续加税只会闭门造车,与其他国家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