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轮福岛核污水排海结束 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3月30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第11轮核污染水排海作业已经结束。此次排放了约7800吨核污染水,自2024年4月财年开始以来,这已是最后一次排海活动,全年累计排放量约为78000吨。这些核污染水来源于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积累的处理后的核污水。尽管东京电力公司声称通过“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处理的核污水已经符合国际标准,但这一说法仍然备受争议。
据东京电力公司报告,本轮排放的核污染水中仍存在放射性物质如碳-14和锶-90等,虽然浓度有所降低,但潜在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多国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指出,即便经过处理,这些核污染水仍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包括生物基因突变、繁殖能力下降以及食物链的广泛受影响。
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这一行为反应强烈。中国、韩国等邻国多次提出抗议,并呼吁日本停止排放核污染水。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环保组织也表达了对日本做法的深切关切,并敦促进行更为透明和安全的处理方式。
在福岛地区,居民和渔业从业者对排放行为的后果感到忧虑。福岛县的渔民担心,排放行为会影响他们本已因核事故受损的生计,导致捕捞的海产品因消费者担忧而滞销。数据显示,自从2011年核事故发生后,福岛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已经遭受重创,许多渔民的经济来源被切断。
面对压力和批评,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一再强调,继续排放核污染水是解决福岛核电站积累问题的唯一可行方法。政府官员表示,未来将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并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
随着第11轮排放的结束,日本表示将评估过去一年的排放结果和环境监控数据,以决定未来的处理策略。政府承诺将在确保环境安全和透明度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管理剩余的核污染水。全球范围内,各国必须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协作,以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日本福岛的情况,国际社会应持续关注,并推动寻求更为安全、负责的核污染水处理方式,共同守护海洋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