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主动退学的博士生 特立独行的学术之路

那些主动退学的博士生 特立独行的学术之路。从清华大学肄业后,他在两所海外顶尖学府攻读博士学位,但均未能完成学业。尽管如此,他坚持认为这段经历让自己获得了比博士头衔更有价值的收获。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王垠曾在谷歌、微软和英特尔等国际科技巨头任职,但每次都以辞职告终,微软甚至对他采取了商务禁令。
王垠出生于四川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由于展现出非凡的学习才能,父母从幼年起就对他的学业施加了严苛的约束。年幼时的他对周遭的一切充满探索欲,经常研究蚂蚁的行为,并推测它们通过触须交流。他对蚁穴结构也充满好奇,整天趴在家门口观察巢穴构造。一次挖掘中,他意外发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通道网络,并发现了大量白色颗粒状物质,原来是蚁卵。
自入学以来,王垠在学业上表现优异,但他对课本内容并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实验探索。高三时,父母为了摸清他的真实水平,特意找来一套高考真题进行测试。结果令人惊喜,各科成绩优异,总分远超清华大学录取标准。看到孩子成绩稳定,家长给予他充分的自主权,支持他的科研尝试。
然而,高考时语文仅获得96分,因两分之差未能进入清华大学。面对这种局面,王垠拒绝了复读,决定进入四川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尽管四川大学同样优秀,但对一直将清华大学视为终极理想的王垠而言,内心始终存有遗憾。
刚进入大学不久,他就向母亲提出休学意愿。经过一番劝解后,母亲亲自前往学校为其办理退学事宜。就在准备离开之际,王垠改变了主意,决定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在备考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教学内容滞后,转而自主钻研其他编程语言。期末考试中,他依然取得了高分。
大四时,王垠得知清华大学提供“直博”项目,无需参加笔试,只需通过面试即可获得资格。经过多次沟通,他最终获得了面试机会,并顺利通过选拔。进入清华后,他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显著落差。清华的教学管理更为严格,学生间的竞争压力更大。王垠更倾向于立即投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选择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