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国内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在苏下线 再创国产新纪录

访客 2025-03-26 13:24:13 3449
国内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在苏下线 再创国产新纪录摘要: 3月26日,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中交天和常熟制造中心成功下线。这台盾构机将承担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施工任务。海太长江...

3月26日,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中交天和常熟制造中心成功下线。这台盾构机将承担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施工任务。

国内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在苏下线 再创国产新纪录

海太长江隧道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长9327米。“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超过98%,创下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从过去的长江隧道由进口盾构机主导,到如今国产盾构机在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显示出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在苏下线 再创国产新纪录

海太长江隧道最大埋深超过75米,最高水压超过7.5巴。始发后,“沧渊号”需穿越多种复杂地质带,特别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沉降控制要求极高,掘进难度极大。近17米的开挖直径意味着刀盘所需扭矩大,主驱动轴承负载大;穿越黏土地层时,盾构机易结泥饼;高水压对主驱动密封、盾尾密封等部件承压能力要求极高,在保持高性能负载前提下,确保盾构机在长江底连续长距离掘进是重大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交天和研发团队为“沧渊号”搭载了三大利器。一是“数字大脑”,通过智能掘进系统实现一键启动、自主巡航掘进、姿态自主控制等功能,实现全生命周期护理,有效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智刃铁齿”,配置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搭配梯度分布的合金刀具,可实现单次掘进2000米内不换刀,有效降低刀盘结泥饼风险。三是“智慧心脏”,具备主动防护功能,配置监测系统,连续监控主驱动运行,感知刀盘整体受力,保证长距离掘进安全性,同时集成管片连接构件智能拼装及掘进同步拼装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拼装与掘进作业同步,提高生产效率。

中交天和总工程师杨辉表示,结合多年水下和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经验,他们率先解决了隧道渗漏、毫米级精度控制的世界难题,创下所建超140万平方米隧道内壁滴水不漏、管片上浮量和错边量分别控制在8毫米和3毫米内、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内的行业新高度。

海太长江隧道是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建成后,该隧道将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车流量,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