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天狂揽1.2万台!一文读懂江淮半年报透露的真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曹郁
8月26日,江淮汽车发布2025半年度业绩报告。根据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93.6亿元;期内,江淮汽车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19.06万台,其中货车销售7.95万辆,皮卡销售3.29万辆,乘用车销售6.60万辆。
此外,江淮汽车在国际市场成功打造5个年销超万台市场,形成2个年销8万台地区,中高端轻卡出口连续十四年居行业第一。
商用车领域,新能源轻卡销量超9200台,同比增长46%,新能源重卡累计交付超2800台,同比增长超180%。
值得一提的是,在乘用车方面,江淮与华为合作品牌尊界的首款车型 S800取得了不错的大定成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透露,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000台。
对于江淮而言,其凭借首款超百万豪华车尊界S800破圈意义深远。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表示:江淮和华为合作打造尊界品牌,进入到超高端豪华的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就是走了一个新路。“而且这条路并不是简单的传统豪华汽车,不是把其他品牌的标准和一些做法拿过来,简单地去做复制,而是勇闯科技豪华的无人区。”
他称:“我们觉得要打造市场化的竞争力,一方面要对标华为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来重塑我们的组织力,另一方面要去借助国家推动的国企改革,把我们的市场化竞争力提升起来。”
尊界S800开启超豪华叙事
5月30日正式上市的尊界S800上半年处于产能爬坡期,尚未在半年报中体现其规模效益,但却为江淮汽车的新一轮增长打开想象空间。
尊界S800自亮相以来就颇受关注,尊界S800去年开启预订后,就实现48小时预订量超2000辆的成绩。
正式上市后,其70.8万元-101.8万元的售价被余承东称为“诚意满满”,也为其积攒下更多订单。根据最新数据,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000台。6月18日,尊界S800正式批量投产。6月26日,先行者计划开启交付,大规模交付将于8月中旬开始。
事实上,尊界S800的成功有迹可循。
在研发端,尊界组建了超5000人的研发与交付团队,成立了尊界上海研发中心。
在制造端,江淮汽车与华为联手打造了尊界超级工厂。工厂基于华为iDME工业数据模型驱动引擎技术,在数字世界再造一座尊界工厂,每秒采集实体工厂30万条数据,特别是焊装与涂装环节,达到行业最大的数字孪生水平。
在供应链端,江淮汽车与220家全球一流供应链伙伴结成“品质同盟”,为用户创造更好的品质和体验。
根据尊界品牌的规划,后续还将推出MPV、SUV等车型,目前正加速推进研发等工作。
华创证券认为,尊界S800市场关注度及评价表现优秀,看好尊界产品竞争力以及订单持续性,预期未来稳态月销有望达到1500至2000辆。
中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首款车成功破圈奠定基础,超豪华车与行业政策关联性低。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转向“科技+情绪价值”,尊界S800 借华为势能破圈,成为兼具社交属性的选择。作为首个站稳高端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其成功为后续产品矩阵奠定基础,并通过供给创新激活电动豪华市场,有望给市场扩容。在行业价格战中,尊界以“高端定位+高附加值服务”构筑护城河,凭借品牌溢价获得高毛利率。
持续加码研发,打造网状生态结构
当下,中国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扑面而来,而且这些新的技术还在不断地迭代。
这一背景下,江淮汽车更为收敛和聚焦,以期掌握的关键技术和能力。江淮认准的方向是,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围绕消费者体验的技术和产品方面,一定要加大创新投入。
根据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江淮汽车研发投入22.16亿元,同比增长34.47%,占营收比重11.44%。
而巨大的科技变革面前,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已经要求必须改变整零链式结构,转变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种网状的生态型结构。
以江淮和华为的深度合作为例,江淮和华为的合作实际上是双方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关系。“对华为来说,它把近40年的ICT领域丰厚的技术,和它的管理经验,赋能到我们传统的汽车产业;江淮则把60多年造车的底蕴,集成到尊界品牌。”
项兴初认为,在联手华为打造尊界品牌并推出第一款车的同时,江淮也在对标华为进一步提升组织力。“我们把华为的流程化组织变革引入到江淮汽车的企业运行中,包括它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包括集成供应链的开发流程,也包括营销服务方面的流程化。”
他直言,这几年来的合作,江淮汽车在与华为的伴生式融合发展过程当中,收获是巨大的,使江淮汽车在下一步发展中有更大作为的信心和底气。
中泰证券认为,江淮汽车深耕汽车制造60年,形成“商乘并举”的业务布局。商用车领域以轻卡为核心,新能源转型中实现轻中重卡全品类电动化;乘用车领域通过江淮系列、思皓、钇为等品牌覆盖主流市场,并借助华为合作尊界品牌冲击高端市场。公司以多元化产品矩阵和全球化战略巩固行业地位。
江淮汽车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已明晰,其将全力以赴实现尊界项目商业成功,做好后续系列车型的开发;持续深化与华为等一流科技企业合作,实现伴生共赢;努力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同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智能新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两大战略路径,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