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

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8月26日,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一文件会给卫星通信产业带来哪些影响?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是否意味着中国版星链要来了?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会有哪些影响?使用卫星通信业务成本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工信部直属科研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空天信息研究室主任周钰哲进行了书面采访。
卫星通信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商业航天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助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发布文件,提出前瞻布局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强调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等。
在周钰哲看来,《意见》的出台除了是政策决策部署的要求,更是技术发展趋势的推动。
他提到,当前,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卫星制造发射能力进一步提高,成本持续降低。特别是低轨卫星因制造成本低、信号强、运行速度快等特点,成为当前主要发展方向,能实现高效的信息传输和终端接入服务,为卫星互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设施基础。
“此外,天地一体化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周钰哲说,手机、汽车、无人机等直连卫星创新应用探索活跃,卫星通信正在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快速普及延伸,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意见》的出台也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周钰哲说,从现实发展看,中国星网的GW星座(由中国星网牵头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近期进入密集组网阶段,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日前成功入轨,27天内连续6发,共入轨47颗卫星。从市场规模看,不同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左右。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已具备快速发展的产品和市场基础。”他说,但现行的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卫星通信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对业务准入进行优化,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通过更开放的政策环境来释放市场潜力。
中国星网等“国家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在周钰哲看来,《意见》将对卫星通信产业发展产生多维影响。
具体而言,首先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意见》将有力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促进卫星通信技术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融赋能,有助于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体系。
其次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支持国有卫星通信企业加快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如中国星网、中国卫通等“国家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加快国家卫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传统电信运营商将利用其在地面网络运营方面的优势,拓展手机直连卫星等卫星通信业务。
同时,支持广大民营企业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卫星网络资源向民营企业的开放,为民营航天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是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意见》通过支持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促进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和终端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卫星通信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