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泡玛特,审美的胜利

导语:“推动很多产业下一次大发展的动力,是关于美的。以前是从无到有,现在是从有到美。”
泡泡玛特为什么能卖这么贵?这是泡泡玛特欧洲店员常常要面对的疑问,每次他们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因为是艺术品。
一个价格在百元上下,约手掌大小的玩具公仔,很容易令人忽略它本身是由艺术家精心创造设计而成的艺术品。但在创始人王宁看来,这恰恰是泡泡玛特不变的核心,“我们现在本质是一家做艺术的公司。”
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收藏行为贯穿文明史,从山顶洞人的兽牙项饰到宋元书画,再到现代博物馆藏,MOLLY、LABUBU艺术玩具收藏,都在证明“看似无用的艺术留存时间比有用的东西更长”。
譬如古老的石雕头像,它们诞生之时或许是某个神庙的构件,或许是某种仪式的礼器。但对今天的收藏者而言,它们早已剥离了最初的“功用”,只剩下纯粹的审美价值。
将一个玩具公仔从工业产品升格为具有情感连接的艺术品,这背后是艺术家耗费心血的创作、是品牌长年累月的IP孵化与讲述。
泡泡玛特旗下IP SKULLPANDA “光织园”毛绒挂件系列
正因此,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能够有显著的溢价能力。泡泡玛特部分产品,如LABUBU前方高能系列搪胶毛绒,海外售价比国内高了一倍有余。根据最新半年报,泡泡玛特的毛利率增至70.3%,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海外销售占比提升拉动毛利率增长。”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净利同比大增近4倍,营收同比增长超2倍至138.8亿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超40%,美洲地区实现十倍增长。5大IP营收破10亿,13个IP营收过亿,LABUBU所属IP营收同比增超6倍至48.1亿元。8月22日,泡泡玛特首次被纳入恒生指数,得到了资本市场的不断认可。
泡泡玛特如今的成绩,也暗含新的时代机遇:在内卷的洪流中,真正的蓝海,恰恰蕴藏在那些看似“被忽视”的精神角落。
01 重视人的价值
从宏观市场角度看,当前许多行业感受到的所谓“内卷”,其实是大多数市场从未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比如,个人电脑从2000年开始进入成熟期,往后十年里,中国市场格局从数百家变为前5家占约80%份额,均价也从约2000美元降至500美元左右,利润率从约15%降至5%-10%。汽车、手机、饮料等行业都曾有过类似经历。
这是一种常见的市场出清机制,也是科技行业的摩尔定律。而当一个产品从少数人的奢侈品走向大众的市场,如个人电脑、智能汽车,其受众必然对价格愈发敏感。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造效率总有极限,成本压缩空间有限,一件商品如果只有实用功能,价值主要由原材料成本和生产加工环节决定,更容易陷入平替竞争。
据美国多家上市公司财报,2024年制造业企业(如Global Industrial Company)营业利润率为6.06%,而有品牌属性的科技企业(如苹果)营业利润率达25%以上。
LABUBU原材料橡胶与毛绒也并非什么高科技材料,但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能达70.3%。
这说明,人的创造力、情感连接不会被摊薄压缩,而是会随规模一起延展。
泡泡玛特英国剑桥首店,开业当天吸引大量本地消费者参观
比如迪士尼核心IP米老鼠,这个如今已经快100岁的IP,仍能让年营收长期稳定在数十亿美元级别。宝可梦IP自1996年推出,营收连年增长,从2019年的约4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150亿美元。
“IP类的企业一定是很长寿的。”IP企业最具魅力的价值就是,一旦你培养出来一些优秀的IP,就可以穿越周期,即便中间会存在波峰波谷。近百年历史的米老鼠、五十多年历史的Hello Kitty,其母公司三丽鸥近期市值首次破千亿元等都是佐证。
泡泡玛特这种创造新IP的商业模式,卷的不是生产力,而是通过再造生产关系,创造新的生产资料。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品牌,我们希望制造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世界级的消费品牌。”王宁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杯子,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价格从100块钱降到10块钱,这说明中国制造足够优秀。而同样的玻璃杯,上面印一个LABUBU,就可以重新卖到100块钱。“我们跟优秀的艺术家合作,依托中国成熟的制造业,创造新的价值。我觉得,这也是创新。”
泡泡玛特是艺术家的平台,全世界IP的平台。与艺术家的签约体系重构了 “创作者 - 企业” 关系,把分散的创意资源系统化整合,这正是生产关系的再造。爆款IP带来的产品,就是泡泡玛特创造出来的新生产资料。
而这种新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对“人”的创造力的珍视。
长久的IP通常源于艺术家自由而丰沛的灵魂。泡泡玛特与艺术家的关系并非简单的雇佣关系或项目合作,而是更深度的分成合作,泡泡玛特更像一个艺术家的“经纪公司”,一方面通过持有IP版权,为IP提供长远的商业规划与保护;另一方面,则将最大的创作自由交还给艺术家本人。
在泡泡玛特,保护艺术家的可持续创作能力被置于KPI之上。
他们清楚,催促无法带来创意。公司管理层也表示,艺术家遭遇创作瓶颈时,公司不会催促交付,而是选择与他们一同放慢节奏,给予充足的时间重新思考设计。
这种对“人”的创造力的尊重与耐心,恰恰是其能够持续孵化出高附加值IP、创造新“生产资料”的根本保障。
创造一个全新的爆款IP有多难?
根据多个行业分析报告,好莱坞等娱乐领域新IP失败率高达90%以上,原创IP成功率在过去15年中显著下降,就连迪士尼这样的IP巨头,也更倾向于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充产品系列。
这便是创造力的溢价,也是它对抗时间与内卷的真正力量。
02 花大力气做减法
在“性价比”成为主流话语的当下,泡泡玛特的反内卷之路或许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克制。
简而言之: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少即是多,即IP不做批量复制,而是注重长期的挖掘和运营。
“只有做得少,才能聚焦,至少不能通过堆产品的方式来增长。”相比销量规模,泡泡玛特更注重IP的健康度与可持续发展。
从六年前的MOLLY走红,再到如今的LABUBU大火,泡泡玛特没有不顾生产质量、IP调性大规模铺开趁热消耗IP,而是更为慎重地为IP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这就好比一位新星歌手崭露头角,经纪公司没有急于通过过度商演或催生“口水歌”来变现并透支其热度,而是爱惜羽毛,保护他的可持续创作力和长期价值。
正是这种克制,让IP得以长红。
LABUBU迎来了它的第十个年头,毛绒产品的开发,是LABUBU得以火爆全球的重要原因,在泡泡玛特城市乐园的LABUBU偶装互动刷屏社交网络,也再度深化了消费者和IP之间的情感连接。
诞生八年的DIMOO,在2025年半年报中首次跻身“10亿俱乐部”。上半年,DIMOO和迪士尼推出了联名系列,收获了来自双方粉丝群体的一致好评,再度证明泡泡玛特和其他IP公司并非单纯的零和博弈,而是互惠共生的关系。
这些成功的IP案例证明,真正的价值源于时间的沉淀与持续的创新投入,而非快速复制。
而慢即是快,则是不一味追求全球快速扩张,更注重门店体验。
作为一家拥有近6000万注册会员的全球性IP集团,泡泡玛特在全球范围内的门店仅有571家。
在线上流量见顶的时代,线下门店成为品牌与消费者情感交流的关键场域。对此,泡泡玛特同样保持着高度的克制。
相比于追求“万店规模”的加盟模式,泡泡玛特坚持直营,并严格控制开店速度。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中明确指出,“预计今年国内门店净增不超过10家”,这在消费品牌中非常罕见。
泡泡玛特在门店选址上也一直平衡艺术与商业,在央视新闻的采访中,王宁提到,泡泡玛特的门店要么选择全世界最好的商业地标,要么就像法国卢浮宫这类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地标。
泡泡玛特曼谷ICONSIAM旗舰店
“我们还是希望认真开好每一家店。”
总而言之,无论是对IP的“慢养”,还是对门店的“精开”,泡泡玛特的反性价比之路,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长期价值的坚持。通过克制与聚焦,走出了一条属于更健康也更具想象力的增长路径。
03 审美将是未来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意义上的超级IP往往有坚实的叙事与媒介基础。比如迪士尼的米老鼠、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人物、日本的哆啦A梦、任天堂的马里奥,这些形象都有完整的故事、影视或游戏场景支撑。用户对这些IP的喜爱不仅源自角色本身,更源自其背后的叙事世界与文化价值的积累。换句话说,它们是“叙事—媒介—消费”的逻辑链条。
而泡泡玛特的LABUBU、MOLLY等IP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影视、文学或动漫支撑,没有强叙事背景,却依然能爆火全球。这种现象颠覆了“先有内容—再有IP—最后变现”的经典路径。
一定程度上,泡泡玛特的潮玩相当于迪士尼的电影,迪士尼通过拍电影来接触消费者,然后培养粉丝,形成IP和IP圈层,而泡泡玛特是通过潮玩形成IP。
这意味着,未来的全球IP孵化可能并不一定需要长篇叙事或影视工业的加持。视觉风格独特、情绪表达精准、具备社交传播力的新符号,完全可能在全球市场中自发生长。
MOLLY、LABUBU属于轻叙事IP,它们没有复杂的世界观,而是通过外形、气质、情绪符号来完成意义投射。就像苹果手机的LOGO比参数更能传递身份,MOLLY、LABUBU的表情比故事更能传递“情绪与态度”。
除此之外,传统IP,如迪士尼、漫威等往往深植于特定文化语境,而泡泡玛特的IP“故事负担”极轻,几乎是纯粹的视觉与情绪符号,这种去叙事化反而增强了IP的跨文化流通性,使其容易进入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圈层。
泡泡玛特最初在海外开店时,有不少人质疑“买的人大概率都是中国人”,但事实恰恰相反,不仅海外外国人购买的多,国内门店也有很多外国人慕名而来。这种效果大概相当于像法国的奢侈品、瑞士的手表和日本的清酒,可能绝大多数都是被外国人去当地买走的。泡泡玛特相当于成为了中国的现代艺术符号之一,成了“中国特产”。
泡泡玛特首家西班牙快闪店开业盛况,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 EL Triangle 购物中心
“我一直认为,推动很多产业下一次大发展的动力,是关于美的。以前是从无到有,现在是从有到美。”王宁始终相信设计和美的力量与价值,“比方说,我们现在用的椅子、沙发等等,在追求美的推动下,完全可以重新发展,很多行业都可以。”
正如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并非硬件,而是设计与体验。其审美和用户体验的“整体设计力”使得竞争对手难以真正替代。
当AI将工具变为智能体,创造力和审美便成了关键能力。用同样的工具和模型进行 AI 创作,为什么有的人做出来平平无奇,有的人做出来却十分惊艳。在AI时代,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越来越重要。最稀缺的不是技术、不是专业能力,而是好奇心和品位。
在全球经济波动的背景下,美的力量或将成为未来的关键。人们会逐渐意识到,外在的消费可以趋于理性,但内在于心的审美与情感,从未、也永不会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