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说沃勒有望获得下任美联储主席的提名?

至明年5月,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就将结束,理论上鲍威尔虽仍有机会继续连任美联储主席,但鉴于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的政策分歧巨大,鲍威尔大概率不会获得特朗普的提名,且卸任美联储主席后,鲍威尔继续留任美联储理事的概率也不高。而在7月份会议上,已经有两位美联储理事投了反对票,显示美联储内部也出现了政策分歧,且米兰已被提名为美联储临时理事,客观而言美联储已步入后鲍威尔时期,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贝森特已着手遴选联储主席人选。
表1:下任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
人选 | 工作经历 |
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J.Waller) | 现任美联储理事 |
凯文·沃什(Kevin Warsh) | 曾任美联储理事 |
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 | 现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曾任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 |
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 | 曾任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 |
马克·萨默林(Marc Sumerlin) | 曾任小布什的经济政策副助理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 | 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
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 | 曾任世界银行行长 |
朱迪・谢尔顿(Judy Shelton) | 与沃勒同时被特朗普提名担任美联储理事,但在参议院未获通过 |
在目前已知的热门候选人中,现任美联储理事沃勒被市场普遍看好,polymarket也押注沃勒最终获得提名。
沃勒被市场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沃勒的学术背景符合美联储主席的传统要求,经济学博士,曾在大学任教,他曾担任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主管和执行副总裁,在美联储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对疫后美国通胀与就业的预测,沃勒的表现十分突出,米兰在获得美联储临时理事提名后,对沃勒的能力赞誉有加。
二是近期沃勒呼吁恢复降息的政策主张与白宫一致,其美联储理事资格也是于2019年被特朗普提名获得的。
三是哈塞特、米兰等人与白宫太近,而沃勒与白宫的距离感,更容易被各方接受,进而在参议院投票表决中更容易过关。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令我更看好沃勒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今年沃勒两度投了反对票,表明他对当前美联储政策主张的不认同。在3月份会议上,美联储将每月缩减购买国债上限规模由250亿进一步下调至50亿美元(相当于政策放松),沃勒是唯一投反对票的票委(反对政策放松)。在7月份会议上,美联储维持政策利率不变,沃勒和鲍曼都投了反对票(主张恢复降息)。二是沃勒在美元国际作用演变、加密资产市场与稳定币等方面的预判,与随后事态的发展基本吻合,尤其是贝森特任财长后的观点基本就是沃勒主张的翻版。更为重要的是,沃勒的主张均基于他的观察、分析与判断,并非是观风向后的临时之作,对于中央银行家而言,此点最为重要。
虽然,沃勒能否最终获得提名,尚待时日,但对于后鲍威尔时期美联储的政策走向,沃勒的政策主张无疑会更为重要和有影响。为此,从中央银行家的角度来了解沃勒、理解他的政策主张并熟悉他的叙事方式,对于把握美国货币政策应该有现实意义。
目前,沃勒在美联储理事会8个委员会中的三个委员会有任职,分别是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委员(主席是鲍威尔)、联邦储备银行事务委员会负责人,支付、清算和结算委员会负责人,目前在美联储官网上,沃勒有67篇公开演讲。依据这些公开的信息,从沃勒的工作维度梳理出他的三方面主张。
首先,央行独立性的核心是美联储不能具有政治动机。
在担任美联储理事后的首次公开演讲,沃勒阐述了他对央行独立性的态度——“长期以来,我一直坚信央行独立性的优点”。在沃勒眼中,央行独立性的含义包括四方面:
●作为财政代理人和“后台运营”,为财政部门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是美联储的应有职能。
●金融稳定的维护需要美联储与财政合作,其中美联储的职能就是提供紧急流动性。
●但在经济稳定领域,美联储要坚守独立性,财政赤字融资和偿债问题永远不应在美联储的政策决定中发挥作用。
●与独立性相配套,需要有问责与决策透明度的制度安排。实际上,这也是沃勒本人的研究重点之一,用他的话就是“通过让一个独立的政策委员会制定货币政策,社会福祉能够得到改善,而通过提名和确认程序可以实现对选民的问责制,并且通过让一群不能被免职的个人制定政策来加强经济稳定。这种结构就是我们今天在美联储实行的结构。我认为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希望它在未来几年继续存在。”
可见,关于央行独立性,沃勒更看重美联储不能具有政治动机,即不对党派负责(白宫),只对全体国民负责(国会)。最近的例子,伴随通胀预期的不断升高,且脱锚风险持续增大,美联储快速大幅度加息,目的就是遏制通胀对全体美国人福利的侵蚀,即便某些利率敏感性领域出现各种问题,也不能改变政策,所以当硅谷银行引发银行业危机后,美联储并没有也不能改变加息路径。不过在如何维护独立性方面,沃勒没有过多提及,或许此点与美联储主席本人的行事更为相关,即每位中央银行家都有自己的政策艺术。而对于美联储自今年1月以来暂停降息的决策,特朗普则诟病鲍威尔有“政治动机”。
其次,政策不能因不确定性而被搁置。
沃勒是于2009年入职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先后担任研究主管和执行副总裁,正是在沃勒的推动下,圣路易斯联储的联邦储备经济数据(FRED)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权威数据资源,由此,可见沃勒对经济数据的偏好。另外,沃勒作为联邦储备银行事务委员会负责人,负责美联储与12家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的衔接,此工作能为沃勒了解美国企业与社区的经济实况提供了便利,因为12家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通过企业、社区组织调研,收集区域经济数据和信息。
基于上述优势,沃勒在政策取向上很少“犹豫不决”,而且他公开反对因为不确定性因素而搁置政策,主张即便是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也要根据数据采取行动。在实践中,自从成为美联储理事后,在美联储的政策变化前后,沃勒的公开表态几乎都是最早的。
例如,在这一次关于美联储何时重启降息的讨论中,沃勒明确反对将关税不确定影响视为政策观望的原因,其次沃勒最早于2月份就提出“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是一次性”的判断,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沃勒依然坚定此判断,并依据对通胀预期与就业市场的观察,最早提出下半年应重启降息。
自2021年11月,美联储开始了政策正常化进程,相应沃勒的政策主张也集中在利率政策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尤其是沃勒对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判断被证实后,其政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沃勒最新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图1:美国贝弗里奇曲线的变化
●针对疫情后美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在2022年加息周期初期,沃勒就提出本轮加息周期不会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经济衰退),就业市场的平衡首先体现为职位空缺率的下降同时失业率保持稳定(软着陆)——“贝弗里奇曲线的陡峭化”,沃勒的判断已被证实(图1的左图)。
●沃勒还提出当职位空缺率降至4.5%之后,就业市场将转入贝弗里奇曲线的平坦状态,届时需要通过降息来对冲,否则当失业率快速上升之后在采取措施,后果是政策成本更大(衰退风险更高)。也正是基于此,沃勒认为7月份应该降息,因为空缺率已经降至4.5%以下(图1的右图)。
●对于关税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沃勒的看法是关税的影响是一次性的,不会导致通胀预期出现类似2021-2022年通胀风险,与2021-2022年期间他强调通胀风险脱锚的依据一样,沃勒更相信美债隐含通胀预期的变化才是通胀预期的实际情况,而机构调查的通胀预期确实也是在4月份冲高后出现持续回落,显示通胀预期没有脱锚。
图2:美国通胀预期的变化
●对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沃勒给出的目标更明确:在充裕准备金框架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合意规模在5.8万亿美元,包括2.7万亿的准备金、2.3万亿的现金和7800亿的国库资金(TAG)。正因此,沃勒不同意进一步下调美联储每月减持美债的规模,并在3月份会议投了反对票。
第三,支付系统正处于技术革命阶段。
与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资产市场发展同步,去中心化的金融模式(Defi)对传统中心化金融体系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为此在国际清算银行(BIS)主导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央行开始推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而金融市场自身则是在快速发展DeFi交易,尤其是稳定币与基于Web3.0的代币化(RWA)。沃勒是美联储支付、清算和结算委员会的负责人,他要直接面对DeFi发展带来的变化,在他已有的公开演讲中,五分之一的内容是在阐述他对DeFi的看法,沃勒是最早提出美国支付系统正在经历技术驱动的革命。
●不看好CBDC,更看好稳定币。沃勒认为CBDC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且无助于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而稳定币则会增强美元的国际地位,并扩大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范围,这是沃勒在2021年8月演讲时提出的。近期贝森特关于稳定币与美元国际地位的阐述,近乎就是沃勒当年的翻版。
●以稳定币为代表的DeFi交易,是对中介化、中心化支付系统的补充。在沃勒眼中稳定币类似“狭义银行”,以固定比例挂钩美元,属于纯支付银行结构,而分布式账本技术和智能合约机制让稳定币成为加密资产的锚点和数字资产交易的入口,节省了中心化支付体系的交易成本(中心化金融需要大量的信任),在除了零售环节之外,能够有效地补充中介化、中心化支付系统的短板。
●沃勒主张私营部门在支付技术革命中发挥主导作用,因为新技术应用的真正附加值是模糊的,市场竞争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私营部门用自己的钱来押注,让革命进程的有效性更高。政府部门则是需要标准制定方面发挥更为主导的作用,沃勒负责的FedNow项目侧重点就是技术标准。
●美元支付体系是美元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基石,而稳定币作为合成美元,伴随RWA为代表的金融市场代币化进程的推进,稳定币在全球支付系统发挥的作用与范围越大,就相当于美元国际地位重塑和强化,尤其是有助于缓解地缘政治碎片化对美元地位的冲击,此点与美国政府的需要不谋而合,同时沃勒认为中心化金融不能被取代的原因,是普通消费者离不开中介,即中心化金融还会在零售环节占主导地位。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