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多个小区1700多个门禁集体失效

7月20日凌晨,上海浦东新区、闵行区等多个住宅区突发大规模门禁系统瘫痪事件,涉及17个小区共计1700多个单元门禁无法正常使用。这场持续近8小时的故障,不仅造成数万居民出入不便,更暴露出城市智慧安防系统的脆弱性。

事发当日清晨5时许,多个小区居民发现门禁系统集体"罢工"——人脸识别失效、刷卡无反应、对讲系统瘫痪。物业紧急启用手动开门机制,但仍有上班族因等待登记而迟到。经排查,故障源于某科技公司提供的云端门禁管理系统服务器崩溃。这家为上海200余个社区提供服务的企业解释称,系统遭受了"异常流量冲击",但否认是黑客攻击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区大多为近年完成智能化改造的示范社区。本应提升安全水平的智慧门禁,却在关键时刻成了"摆设"。有业主抱怨:"花大价钱改造的门禁,关键时刻还不如传统机械锁可靠。"安全专家指出,过度依赖云端控制的单点系统存在明显风险,建议关键安防设备应保留本地控制模块和机械应急方案。
事件也引发了关于智慧社区建设模式的思考。同济大学智能建造研究所教授表示,当前很多社区智能化改造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运维"问题。物业管理人员透露,多数小区的智慧系统维护费用占物业费比例不足5%,远低于电梯等设备的维护投入。
截至发稿,所有故障门禁已逐步恢复。市住建委表示将组织专项检查,要求各社区完善应急预案。这次事件给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敲响警钟:技术进步不能以牺牲系统稳定性为代价,真正的"智慧"应该既先进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