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辉40亿定增遇信披拷问 转型之路布满暗礁

永辉超市在尝试转型的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挑战。7月31日,永辉超市宣布了一项总额为39.92亿元的定增预案,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298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以期通过业态升级打破四年累计超过90亿元的亏损困境。然而,这次定增计划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包括违规减持引发的信息披露争议以及调改效果不佳等问题。
永辉超市计划通过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筹集资金,主要用于门店升级改造、物流仓储升级和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其中,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是核心,预计投入总金额达到55.97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32.13亿元。永辉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改造提升商品结构和服务品质,增强盈利能力。但是,在公告中提到,由于早前的减持行为,四川证监局对永辉超市发出了警示函,这引发了市场对于其信息披露合规性的质疑。
此外,永辉超市当前面临的财务压力巨大,资产负债率高达88.73%,年内已经关闭了227家门店。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公司去年还通过出售资产回笼了18.15亿元资金,但这对于巨额债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自2024年以来,中国零售行业掀起了一波调改热潮,许多企业都在尝试通过调整经营模式来提高业绩。永辉也加入了这一潮流,启动了战略转型,全面学习胖东来模式进行门店及组织改革。截至去年底,已有31家门店完成了调改。尽管初期部分门店表现良好,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门店的客流量开始显著下降,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一些消费者反映,调改后的店铺内商品价格反而比外面的小店更高。
财报显示,2024年永辉超市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07%,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4.65亿元。亏损原因主要是整体客流减少以及调改转型带来的前期成本。进入2025年后,情况并未好转,上半年预计继续亏损约2.4亿元。同时,大规模闭店仍在持续,报告期内共关闭了227家长亏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