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温暖最动人|老外游上海

编者按
自从中国持续放宽和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来,“老外”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街头巷尾,“China Travel”(中国游)迅速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作为正在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上海,在这个夏天迎来入境游热潮,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这座城市,体验消费场景、感受服务便利、观察城市面貌,也在心中留下属于他们的“上海印象”。
《国际金融报》推出“‘老外’游上海”系列报道,从消费、出行支付、城市影响力到吸引力背后的城市品牌,透过外国游客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带你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的。
30年前,匈牙利游客米克洛斯(Miklós)和妻子卡蒂(Kati)曾到访过上海。30年后,他们重返故地,眼前的城市面貌让他们深感震撼。
“干净”“有序”“充满未来感”……他们惊叹于如今上海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称为“超出想象的飞跃式发展”。
而他们,仅仅是这个7月上海的诸多外国游客之一。尽管暑热袭人,但海内外游客来沪旅游的热情并未消减分毫。作为正在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上海,自7月1日起迎来了暑期入境游热潮,仅7月上半月,入境的外籍旅客数量就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5%。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外国游客们关注的早已不止是东方明珠这样的地标性景点,而是对上海这座城市运行方式的真实感受:从贴心的公共服务到热情友善的市民态度,上海所展现出的,不仅是“国际化”的城市形象,更是一种“有温度”的生活体验。
城市有温度
来自意大利罗马的情侣费德里科(Federico)和吉赛拉(Gisela)惊讶于上海在“语言沟通友好度”上的优势。
“这里很多人愿意帮助我们,沟通完全没有障碍。”他们表示,相比其他一些标识同样齐全的亚洲城市,这里的人更让他们动容。
这也是很多外国游客在采访中的共同感受。
“我下载支付宝后不会用,店员很耐心地一步步教我。”澳大利亚女孩特里比安娜(Tribiana)说,“这是我遇到过最友善的人群。”
卡蒂也补充说,让她真正感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帮助。“我们在路上求助时,每一次都有人停下来帮忙,而且他们都讲英文。大家都很有礼貌,很耐心,尤其是年轻人,非常乐于助人”。
波兰女孩玛莎(Martha)也提到,“在其他地方,可能人们更冷漠,但在上海,大家都愿意帮助你。”她还说,“每个欧洲人都应该来看看。”
“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陌生人之间的善意,还体现于一座城市愿意为游客设身处地作出改变的诚意。
除了感叹上海已经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让米克洛斯夫妇印象深刻的是,如今在上海,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配有英文标识,“这比30年前有了巨大的进步”。
这也是近年来上海不断完善城市多语种服务环境的真实写照。2025年2月,上海发布《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到,合理规划建设旅游风景道、骑行道、休闲步道,完善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厕所、多语种标识标牌等设施。据记者观察,上海城市地铁、机场火车站、热门景点和医疗机构已经基本实现英文标识全覆盖,部分商场、商铺加强了对员工的基础口语培训,并为游客提供了中英文对照的退税服务指引。
现代化底色
而玛莎“让欧洲的人们都来看看”的想法并不难实现。2024年11月,中国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挪威、芬兰、丹麦、冰岛等8个欧洲国家纳入试行免签名单,这些国家的普通护照持有者于2025年12月31日前赴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证入境。同时,中国已针对54个国家实行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其中40个为欧洲国家。
而上海吸引的也远不止欧洲游客。自去年11月被纳入试行免签名单以来,上海迅速成为韩国游客“周末跨国游”的热门之选,“周五下班飞上海”正成为越来越多韩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此外,根据日本HIS国际旅行社的调查,今年“五一黄金周”,上海在日本海外旅游热门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一。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五一,日本选择海外旅行的人数约是去年人数的96.9%,在整体出境游人数降低的情况下,选择去上海旅行的人却大幅增加至去年的2.6倍。
为什么是上海?
除了亲临上海体验到的语言便利与细致服务,游客们也给出了他们眼中的上海独特性。
费德里科和吉赛拉特地在游览北京后选择来到上海,他们认为,两座城市正好代表了中国的两面。“北京是中国传统的一面,上海是现代的一面”。
“摩登”和“国际化”是他们眼中的上海城市底色,但更特别的是,他们还用到了“务实”一词——“不多收一分,也不少收一分,一切都很有秩序,这样反而让我们觉得自由”。
来自美国的可莉(Cory)是伯克利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在用中文介绍自己后,她说:“我对上海是真的着迷,所有东西都好‘大’,地铁也非常高效。”这种现代化的城市体验,也让她坚定了继续学习中文的决心。
除了现代化,澳大利亚游客托比(Toby)还将“安静”视为上海的独特魅力:“交通安静,秩序井然。和东京、新加坡、曼谷比起来,上海真的不一样,非常安静,这种氛围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