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和数智(03680):估值修复进行时,14亿港币市值与战略升维的巨大预期差

在数字浪潮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的大背景下,市值仅14亿港元的瑞和数智(03680)正悄然蜕变。当市场还在争论数字资产赛道的真实需求时,这家覆盖80%头部银行的金融科技老兵,已借力香港《稳定币条例》合规通道,将8000万港元弹药精准投向加密货币、RWA等香港证监会许可资产。其战略升维的深层逻辑在于:以20年金融IT根基为跳板,从系统供应商蜕变为数字资产交易底层架构的构建者——一场由政策红利与技术积淀共同驱动的价值重估正在发酵。
传统业务为基石,二十年金融科技沉淀的底气
作为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超20年的资深服务商,瑞和数智正借力香港打造“全球数字资产枢纽”的战略机遇,以8000万港元专项投资正式进军Web3.0与加密货币资产领域。
战略转型并非概念炒作,从业务上来看,瑞和数智与Web3.0和数字货币具有协同效应。通过“链上化”升级传统金融服务,瑞和数智依托其底层技术平台开发香港券商与交易所的链接技术开发,实现从IT供应商向数字金融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跃迁。
在全球资产数字化浪潮下,市场竞争有可能加剧,而瑞和数智依托三大核心竞争力展现出显著优势:
从业务能力来看,瑞和数字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超20年,长期服务于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且多年蝉联IDC评选的“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智能营销市场第一名”,拥有149项软件著作权及64项专利资质,并通过CMMI五级认证(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等级)。
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并实现与Web3技术深度融合,始终是数字金融生态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瑞和数智有着出色的核心团队,技术人才占比高达89%,核心技术团队来自Teradata、SAS等外资企业,核心技术骨干拥有超过20年行业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经验。
基于多年的深耕,瑞和数智具备深厚的行业理解与客户资源沉淀,这是其区别于纯概念型Web3.0企业的关键护城河。
客户群体方面,瑞和数智覆盖80%的头部银行,核心客户复购率连续多年保持100%,2024-2025年连续中标国有大行核心项目,为链上金融转型提供成熟机构入口。
资金方面,瑞和数智亦十分充沛。一方面,今年5月份,瑞和数智完成1.3亿股配售(每股0.301港元),募资3860万港元优化资本结构,为战略转型前瞻性的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另一方面,瑞和数智投资眼光亦十分敏锐,参与联合要约收购东京中央拍卖(01939),按照收购后的股权占比,瑞和数智获得了东京中央拍卖共1500万股,每股待售股份为 0.44港元。截至7月29日收盘,东京中央拍卖股价已升至每股6.8港元,这意味着目前该投资案例已为瑞和数智带来近9000万港元的持有收益。
如此来看,瑞和数智有足够的现金完成战略升级,为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全球数字货币浪潮下,不管是自身实力还是客户资源,瑞和数智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数字资产红利即将得到释放,瑞和数智明显被低估
除了自身具备竞争优势以外,瑞和数智的战略转型也深度契合香港政策红利的精准卡位。
从政策角度来看,《稳定币条例》生效倒计时。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落地,稳定币发行牌照审核正在推进,资金将投向香港证监会合规的数字资产,包括加密货币、RWA现实世界资产项目及资管产品,目标直指大中华区数字资产交易底层架构。截至2025年7月,香港证监会已发出11张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牌照,并推动数字港元、代币化债券试点。
除了《稳定币条例草案》,政策上还为数字资产发展提供更多战略支撑。今年2月,香港证监会发布虚拟资产市场监管“A-S-P-I-Re”路线图,为虚拟资产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今年6月,《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发布,升级政策框架,将“虚拟资产”正式更正为“数字资产”。
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中美稳定币法案的相继推出,“数字资产”逐步从虚拟投机向实用性和基础设施发展聚焦。据估算,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约为2400亿美元,2024年全球稳定币交易量超过20万亿美元。随数字资产交易活跃度提升,稳定币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市场投资机会将不断涌现。
在这一大背景下,瑞和数智瞄准“跨境交易清算底层架构”定位,深度绑定香港建设“全球数字资产枢纽”的战略目标,将率先享受政策带来的市场红利。
此外,近日,瑞和数智发布公告称引进香港持牌交易所OSL集团独董杨桓担任公司独董,直接嫁接OSL的全球合规经验(OSL市值超百亿港元,为香港首家上市合规平台),加速加密业务牌照申请与监管协作。
对于瑞和数智的战略转型,市场已用真金白银投票。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自7月24日,瑞和数智发布战略转型公告以来,短短4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已经累计涨幅近32%。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市场对于数字资产交易反应激烈。港股市场方面,稳定币指数年内涨幅超67%,耀才证券金融、国泰君安国际涨幅超5倍。
A股市场亦涌现不少翻倍个股,如恒宝股份、四方精创、京北方等。
尽管年内瑞和数智涨幅近52%,但与可比公司相比,其市场估值仍被大幅低估。
通过可比公司对比来看,瑞和数智目前被严重低估。从收入角度来看,2024年瑞和数智收入3.78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高于经纬天地的2.78亿,但瑞和数智市值仅为14亿港币,而经纬天地市值却高达85.7亿港币。
从PS(市销率)来看,瑞和数智PS仅为3.45倍,在可比公司中最低,仅为经纬天地的12.09%。
而从市值方面来看,可比公司中第四范式和长亮科技均在百亿级别,瑞和数智仅十亿级别,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前文也提到,瑞和数智在市场竞争中颇具竞争优势,不难看出其估值被市场低估。
另外,从公司自身角度来看,瑞和数智上市以来,营收从2020年的3.3亿增长至2024年的3.78亿,实现稳健增长,但当前其估值仅为刚上市时的十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瑞和数智业务发展正逐步迈入成长加速期,不管是与同行对比还是其自身的横向对比,其估值都明显被市场低估。
在美联储降息的大背景下,资金涌入新兴市场,而港股作为估值洼地,吸引外资跑步进场,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中国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结束此前连续两年的净流出态势。除此之外,南向资金亦积极布局港股,截至7月25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8200.28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并已超越2024年全年净流入总额,形成内外资共振格局。
截至最新数据,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仅22.2倍,有望吸引内外资的大幅增持,而作为金融科技的先行者,瑞和数智有望被市场挖掘,估值得到重塑。
结语
金融科技的终极形态是数字金融,而瑞和数智正从IT“卖水人”蜕变为链上“淘金者”。当8000万港元投向香港合规加密市场的政策沃土,其价值早已超越账面金额——这是传统金融IT企业拥抱资产数字化浪潮的宣言书。在OSL等先行者验证赛道价值、长亮科技映射A股高溢价的背景下,瑞和数智14亿港元市值与其战略野心形成的巨大裂口,恰是留给前瞻投资者的黄金赔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