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患胃萎缩暴瘦至35斤 生命逆境中的坚强求助

近日,一位27岁女孩因患胃萎缩体重从90多斤降至35斤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她从小被母亲抛弃,父亲因胃癌晚期去世,现在只剩下她和弟弟相依为命。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所有积蓄,只能依靠药物和营养液维持希望。
胃萎缩在医学上称为萎缩性胃炎,这种疾病除了有炎症表现外,还伴有胃黏膜腺体萎缩及上皮细胞类型改变。整个萎缩过程就像土地发生水土流失,当胃黏膜受到反复损害时,会导致其固有的腺体萎缩、减少,黏膜层变薄。萎缩性胃炎分为自身免疫性和环境性化生性两种,通常所说的萎缩性胃炎是指后者。环境和饮食因素与这类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该菌列为一类致癌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及癌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外,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高盐食物、过度饮酒等也会损伤胃黏膜。慢性胆汁反流也是常见诱因之一,胆汁中的成分会破坏上皮细胞脂蛋白,长期刺激可能发展成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胃灼热以及上腹部不适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消瘦或贫血等情况。但早期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病理活检是诊断此病最可靠的方法。
虽然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从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则有可能延缓病情进展,从而避免发展为胃癌。治疗萎缩性胃炎需遵循个体化原则,针对病因进行诊疗。例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部分病例逆转或治愈。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等新技术也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定期随访检查同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具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