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格生物医药-B(02565)二级市场启示录:一场教科书级的筹码重构艺术

上市一个多月,派格生物医药 - B(02565)(以下简称:派格生物)的主力资金以较为老练的操作思路 —“换筹 - 横盘 - 逼空拉升”,完美演绎了 “高控盘新股” 的逻辑。
自 6 月 27 日至 7 月 22 日,该股一改上市以来下跌,反而一路上扬,涨幅近 66%。截至 7 月 23 日收盘,该公司收报 15.44 港元,几乎接近发行价 15.6 港元,总市值约为 59.59 亿港元。
其二,期间该股换手率 12.515%,说明市场交投活跃,但尚未进入高度控盘阶段,筹码交换充分。
其三,从 K 线形态来看,多空力量均衡。上涨与下跌天数均为 20 天,阳线 22 天对阴线 18 天,看似平衡的背后隐藏着 13.85% 的净涨幅,这种 "平衡中的不平衡" 是典型的主力控盘特征,主力通过反复震荡清洗浮筹,避免形成单边趋势。
另外,期间该股振幅达 48.46%,宽幅震荡让短线客频繁止损,提高散户持仓成本。
综上,从上市以来的走势分析可以看出,派格生物资金维护显著:宽幅震荡中完成筹码交换,量价背离揭示主力吸筹意图,多空博弈下实现净涨幅。这些技术信号表明,资金正在通过系统的操盘手法推动筹码归边进程。下文将从筹码归边的专业视角,深入剖析该股主力资金的运作轨迹,解读其背后的控盘逻辑与未来可能的走势演变。
筹码归边三部曲:暴跌 — 横盘 — 拉涨
在智通财经 APP 看来,上市以来,派格生物经历了大跌 — 横盘 — 拉涨的筹码归边三部曲,从而达到筹码高度集中。
首先,大跌时期是 5 月 27 日至 6 月 11 日,股价从 13.5 高点下跌至最低点 9.04 港元。这一阶段,该股首日即破发,收盘跌 25.9%,成交量约 1126 万股,换手率为 4.04%,这表明大量中签投资者在首日抛售,导致股价承压,筹码快速分散。随后几个交易日,仍不改暴力砸盘风格,该股一路下跌,阴量 1805.85 万远超阳量 256.216 万(比例达 7:1),但换手率仅 7.386%,显示资金对倒打压明显,诱导散户交出筹码。
通过极端下跌,资金完成换筹上市初期跟风盘、低成本收集筹码目标,将筹码集中度拉高。这一时期,派格生物卖出席位前五分别为辉立证券、富途国际证券香港、信诚证券、华泰香港及招商证券香港,持股比例分别下降 0.3969%、0.2775%、0.1221%、0.00494% 及 00478%。同期买入席位前五名分别为中国银行(香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民银证券、耀才证券及恒生证券。
这一阶段,买入席位前五位分别为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中银国际证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及老虎证券香港环球,持股比例分别增加 0.0365%、0.0287%、0.0260%、0.0242% 及 0.0184%
此前通过暴跌 + 横盘,将市场成本压缩至 9 港元,当前均价为 11.896,主力浮盈约 31%。此外,13 港元至 14.98 港元区间虽然价格最高,但成交量相对减少,表明部分筹码已被锁定。主力可能在此区域进行试探性拉升,测试上方抛压,为后续操作做准备。
派格生物的走势完美诠释了 “筹码归边 - 暴力拉升 - 高位派发” 的标准流程,当前该股仍处 “缩量拉升脱离成本区 — 放量冲刺完成派发” 过渡的关键时间点。
超高基石占比 + 超额认购 743 倍
派格生物主力高度控盘属性,似乎从一开始便有预兆。
首先,该公司即使投资者占比高,流通盘较小。派格生物的 IPO 募资总额约 3 亿港元,而其中 1.98 亿港元来自于基石投资者益泽康瑞,占发售股份总额的 65.82%。这就意味着,对公众发行的股份市值仅 1.02 亿港元,流动份额并不多。
众所周知,想要在上市之后迅速把价格顶上去,就需要 IPO 的时候尽可能少派货出去给个人投资者,尽可能实现货源归边,以实现通过较小的筹码影响价格。派格生物基石占比高,筹码可控度大大提升,减少了主力的控盘阻力,公司股价也容易走妖。
其次,触发套路回拨,散户热情较高,为主力利用极端波动重构筹码结构埋下伏笔。
该公司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 743.78 倍,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香港与国际发售各占 50%,显示散户情绪为主导。为了筹码集中,主力利用 30% 的跌幅制造恐慌,暴力洗盘,进而重构筹码结构,再度验证了 “新股不破不立” 的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