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不是用得越久越值!这份“寿命表”请收好

家电不像手机,动辄三五年就换新——一台冰箱用十年、一台空调陪八年,是很多家庭的常态。但用得太久担心耗电增、性能降,换得太勤又觉得浪费钱。其实,不同家电都有适合的更新周期,既不用硬撑到彻底坏掉,也不必盲目追新。
冰箱:10年左右该考虑退休
作为家里的食材保鲜站,冰箱的核心使命是控温、锁鲜和节能。一般来说,它的黄金使用期在10年上下。
用久了的冰箱,密封条会逐渐老化,冷气容易外泄,不仅制冷效果变差,电费账单也会悄悄变厚。更关键的是,老旧冰箱内部容易滋生细菌,密封圈缝隙里的污渍难清理,食材保鲜周期会明显缩短。如果发现冰箱噪音突然变大、制冷断断续续,或者电费比往年同期涨了不少,哪怕没彻底坏,也该琢磨换新了。
换新时可以优先选一级能效、带分区保鲜的款式,根据家庭人口选容量——三口之家400升左右足够,人多或爱囤货可以往600升以上考虑。

洗衣机:5-10年,健康比耐用更重要
洗衣机的服役年限弹性较大,5-10年都算正常,但它的更换更要关注卫生红线。
用了多年的洗衣机,内筒外壁会藏着不少污垢和细菌,尤其是滚筒洗衣机的橡胶圈,潮湿环境下容易发霉。就算每次洗完都擦,长期积累的微生物也可能让衣服越洗越脏,敏感肌或有宝宝的家庭更要注意。如果发现洗涤后衣服总有异味,或者电机噪音突然变大、脱水时机身晃动明显,就该提上更换日程了。
现在的新款洗衣机大多带高温煮洗、筒自洁功能,对健康更友好。预算有限选BLDC电机款,耐用又安静;追求高效可以考虑带智能投放的机型,省水省电还省心。

空调:10年是道坎,节能和健康双考量
空调的平均寿命在10-15年,但用满10年就该多留个心眼了。
老空调最明显的问题是制冷变慢、噪音变大,压缩机老化会让能耗飙升——一台10年的旧空调,耗电量可能比新一级能效机型高50%以上。更易被忽略的是卫生问题:滤网和散热片积满灰尘,不仅影响出风,还可能吹出霉菌,尤其对过敏体质不友好。
换新时别只看匹数,APF值(全年能效)更重要,数值越高越省电。南方家庭可以优先选带除湿功能的,梅雨季特别实用;北方则可以考虑变频冷暖款,温差控制更细腻。
电视:不坏真不用急着换
电视大概是最抗造的家电了。只要屏幕没坏、画质没明显衰减,哪怕用了七八年也能继续服役。
近十年电视技术确实进步快,从4K到8K、从LCD到MiniLED,但对普通家庭来说,除非是资深影音爱好者,否则画质提升的感知并没那么强烈。如果只是日常追剧、看新闻,没必要为了新技术跟风换。
真要换新的话,可以瞄准两个方向:一是85英寸以上的大屏,沉浸感提升明显;二是MiniLED机型,暗部细节和对比度比普通液晶好很多,适合爱用电视看电影的人。
热水器:8-10年,安全第一
热水器关系到日常用水安全,建议8-10年就主动更换。
不管是电热水器还是燃气热水器,用久了都可能出问题:电热水器内胆会结水垢,加热效率下降,严重时还可能漏水;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老化,可能导致燃烧不充分,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北方水质较硬的地区,水垢积累更快,更要提前检查。
选新热水器时,优先看品牌和安全配置——比如电热水器的防电墙、燃气热水器的熄火保护,容量方面,一家三口选60升电热水器或13升燃气热水器基本够用。
吸尘器:5-10年,吸力衰减就该换
无线吸尘器这几年成了热门,但它的核心部件电机和滤网寿命有限,通常5-10年就会明显力不从心。
如果发现吸尘器吸力越来越弱,哪怕清理了尘盒、换了滤网也没改善,或者吸尘时明显有粉尘溢出,就说明该换了。平时做好维护能延长寿命:每次用完清空尘盒,滤网定期清洗或更换,避免毛发缠绕滚刷。
换新时重点看吸力(无线款关注续航)和过滤系统,HEPA滤网能有效防二次污染,对养宠家庭或过敏人群更友好。
厨房电器:灵活对待,按需更换
厨房小家电品类多,没有统一的更换周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烟灶:只要吸力够、点火顺畅,定期清洗就能一直用,但若出现火苗发黄、油烟机异响,要及时检修,安全第一。
净水器:主要看滤芯成本,如果用了2-3年,换滤芯的钱快赶上新机价,不如直接换新。
电饭煲/微波炉:只要能正常加热就不用换,但电饭煲的不粘涂层如果脱落,要及时换内胆,避免食材粘锅和安全隐患。
总结:别等彻底坏了才想起换
家电没有必须换的死线,但大多不建议用超10年。一方面,老家电的能耗、安全性会下降,长期用不划算;另一方面,新机型在节能、健康、智能功能上的升级,能实实在在提升生活质量。
判断是否该换的核心标准是:是否影响使用体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哪怕电器还能运转,也该规划换新了——毕竟,家电的终极意义是让生活更方便,而不是硬撑着凑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