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卫健委:请大家不要轻信“网红医生”

访客 2025-07-05 17:00:06 37160
卫健委:请大家不要轻信“网红医生”摘要: 国家卫健委最新新闻发布会上一句"勿轻信网红医生"的警示,直接刺破医疗科普短视频繁荣表象下的脓包。当身着白大褂的表演者在镜头前用"一招降血压"收割流量时,这场关乎全民健康的信任体系保...

国家卫健委最新新闻发布会上一句"勿轻信网红医生"的警示,直接刺破医疗科普短视频繁荣表象下的脓包。当身着白大褂的表演者在镜头前用"一招降血压"收割流量时,这场关乎全民健康的信任体系保卫战已然打响。

卫健委:请大家不要轻信“网红医生”

"三无医生"的流量密码

调查发现,某平台粉丝超500万的"心血管王医生",真实身份竟是某县城保健品销售员;另一名以"中医世家"自居的网红,其所谓祖传秘方实则抄袭自制药说明书。这些账号的共性操作令人心惊:用综艺式话术包装医疗建议(如"三天尿酸降一半")、刻意制造专业机构与民间疗法的对立、通过私信开展付费咨询完成变现。更可怕的是,部分账号背后是MCN机构的流水线运作,文案、人设、危机应对均有标准化剧本。

伪科普的致命诱惑

心理学专家解析这类内容火爆机制: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简化为"敌我叙事"(如"医院不想你知道的降压秘方"),正好击中民众对现代医疗体系的不满情绪。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2023年接诊的36例延误治疗患者中,有11例曾坚持网红推荐的"自然疗法"。典型案例包括糖尿病患者停用胰岛素改喝"网红神医"开出的苦瓜汁,最终导致酮症酸中毒抢救。

平台算法的共谋之责

尽管《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明确要求医疗科普须注明资质,但平台算法仍持续推送未认证内容。某内部人士透露,医疗健康类视频完播率超出普通内容3倍,广告单价更是达到2-5元/点击的惊人水平。这种流量激励机制,使得"肿瘤消失术"等明显违背医学常识的内容获得百万级传播。更隐蔽的危害在于评论区形成的"病友互助"假象,实则充斥着药托和医托的精准围猎。

卫健委此番表态绝非空穴来风。据悉,公安部即将开展"清朗·医疗领域网络乱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三类行为:非执业医师冒充专家、篡改编造学术文献、诱导线下非法诊疗。这场风暴背后,是对"每个点赞都可能成为帮凶"的深刻认知——当健康成为娱乐的附庸,付出的代价将是整个社会的医学认知退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