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洪灾救援诠释“中国式团结” 访客 2025-07-03 11:00:35 59568 默认 摘要: 央视网消息:榕江县——这座因;村超”火爆中外的贵州县城,6月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危急时刻,救援力量星夜驰援、全国物资奔涌而至,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有网友说:人心为坝,可抵万难,这就是... 央视网消息:榕江县——这座因;村超”火爆中外的贵州县城,6月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危急时刻,救援力量星夜驰援、全国物资奔涌而至,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有网友说:人心为坝,可抵万难,这就是;中国式团结”! ;村超圣地”榕江县遭遇特大洪灾 这片布满淤泥的废墟,正是此前承载了亿万球迷热情的;村超”主赛场。泥泞不堪的球场边,印有;贵州村超”4个大字的展板仍然矗立。 6月下旬,被喻为;村超圣地”的贵州省榕江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洪灾。6月24日早8时,仅10分钟时间,这座标志性的足球场就完全被淹没,县城多处低洼地带被瞬间淹没,昔日热闹的;村超”小城沦为一片泽国。 榕江启动防汛一级响应 救援力量火速集结 6月24日,榕江县启动防汛一级响应,截至当天晚上11时,转移超过5万名受灾群众。与此同时,武警官兵、消防救援等多股力量火速集结,携带冲锋舟、皮划艇等装备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将被困群众转移到临时安置点或高处安全地带。 武警官兵游泳救出被困儿童 在道路狭窄的地区,冲锋舟无法进入,武警官兵跳入湍急的洪水中,奋力游过淹水区,救出被洪水围困的儿童,并背着孩子接力游出被困水域。 警报再响!榕江县遭遇第二轮洪峰 第一轮洪峰过境以后,当地转入清淤、消杀阶段,谁知第二轮洪峰很快接踵而至。6月28日,榕江县防汛警报再次拉响,当地迅速公布7大洪区人员撤离路线。全县8000多名党员干部,争分夺秒紧急撤离转移群众4万多人。 援助物资不断运抵 ;编外战士”加入救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运抵榕江,许多普通群众加入救援队伍,成为;编外战士”。 村民接力帮厨 合约食堂变;前线补给站” 据统计,自榕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以来,截至6月28日,已经有9000多人紧急驰援。多地快速设立物资供应点,一些村寨组织村民接力帮厨,为救援人员提供一日三餐。 在距离榕江县城9公里外的忠诚镇忠诚村,曾经的合约食堂变成了给救援人员提供饮食的;大厨房”。食堂的主力军是村足球啦啦队成员和群众志愿者。 榕江转入灾后重建与常态化防汛 随着强降雨天气结束,6月29日,榕江县终止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工作重心全面转入灾后恢复重建与常态化防汛阶段。航拍对比画面显示,启动灾后重建的短短7小时之内,榕江多地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有网友感叹:这就是抢险救灾的中国速度! 榕江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令外国网友动容 榕江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画面也让不少外国网友动容。有马来西亚网友说:万众一心、没有抗争、没有埋怨,只有付出与感恩,只有在中国才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有墨西哥网友说:当中国某个地方面临困难时,它会得到来自各地的支持,这很棒!曾经在榕江看过村超比赛的外国博主表示,希望榕江度过水灾后,早日恢复往日的活力。榕江文旅则在社交媒体上暖心回应说:早日把家里打扫干净,再请大家来做客。 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贵州榕江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恢复 目前,榕江县的居民用电已全部恢复,自来水厂供水正常,城市清淤工作正有序推进。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的爱心物资也纷纷汇聚榕江。当地党员干部群众携手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把生活物资送到大家的手中。 遭受洪涝灾害后,榕江县设立了两个大型物资集散中心。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大都由这里接收,再分发到20个临时发放点。 村民自发组建三轮车队配送物资 目前,县城内的各条道路仍在进行清淤和垃圾清运,主要供大型车辆使用。去一些临时物资发放点,中间需要穿过窄巷,因此,三宝侗寨足球队的党员们召集片区内的村民组建了送物资的;三轮车队”。 空地架起锅 村民准备爱心餐 为了赶上中午的送餐时间,隔壁章鲁村的村民们一早就忙碌起来,架锅、烧柴,不一会儿,一份份热乎乎的饭菜就分装完毕,一起到集中点,等待着进入老城配送的窗口期。 路面清淤不停歇、车队送餐保供应,在这场洪涝灾害中,人们团结一心,让这座城市尽快重启往日生机。 来源:央视网 标签: 榕江 榕江县 物资 海报 阅读 QQ 分享 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分享 上一篇中方回应“2名中国公民在美被捕” 下一篇砥柱中流 风华正茂 中方回应“2名中国公民在美被捕”上一篇 砥柱中流 风华正茂下一篇 相关推荐 榕江榕江县物资 砥柱中流 风华正茂 2025-07-03 榕江洪灾救援诠释“中国式团结” 2025-07-03 中方回应“2名中国公民在美被捕” 2025-07-03 广东中考考前试题泄露?官方通报 2025-07-03 河南西峡抗灾自救后恢复正常生活 2025-07-03 重庆一区委书记带头下馆子 2025-06-30 机场回应“二手平台现拦截充电宝” 2025-06-30 红船劈波行 精神聚人心” 2025-06-30